1)第66章 行军日志_磷火常同日色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由精品提供的—《》第66章行军日志

  让王瑾发愁的是,这支文书队能干什么?原时空的李自成在前期不重视读书人是有道理的,因为闯军长年流动作战,读书人的用处真的不大。

  王瑾起初希望这些人能负责管理后勤,但是发现他们不懂数学,不会记账,所以这件事还是交给了白旺管带的算盘队。本来王瑾说叫会计队,但是这个队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店伙以及破产的小商贩、小地主,“会计”这个文绉绉的词对他们来说太陌生,就改成了通俗易懂的“算盘队”。

  白旺本是刘芳亮用来困住官兵的那家米行的伙计,识得字,会打算盘。米行倒闭之后,他就一直处于失业状态。年景不好,哪家米行都不招新人,白旺又没有田地,便沦为了乞丐,靠袁宗第兄弟和白鸠鹤时常接济才勉强没饿死。闯军来时,他自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造反。

  既然处理不了钱粮被服这样的问题,李自成对这些读书人就没兴趣了,让王瑾随便安排。王瑾主要给他们两个任务,第一是教各队士兵识字,第二是做他的文案师爷。王瑾需要写的东西很多,首先是他每天说书的话本,文书们都要记录下来,《王版水浒》就这样诞生了。

  此外王瑾还“写”了一些书,比如《隋唐演义》,王瑾觉得褚人获占着这么个好书名实在是太浪费了,他直接把单田芳和田连元的评书按明朝白话改编。

  还有《儒林外史》,虽然成书于清朝,但是其中描述的很多内容在明朝也有相似的事情。如果王瑾他们将来的结局也是茅麓山那还罢了,如果闯营是最终一统天下的胜利者,旧的科举制度必然被改变,这样一来,就再也没人能写出《儒林外史》这样的作品了。

  至于《聊斋志异》,王瑾只选择了其中和清朝有关的部分,把朝代背景都改到了元朝末年。

  比如说《乱离》两则,第一则是说,刘家小姐是北京人,和戴家公子早有婚约,清军入关之际,刘小姐被清军的一个统领掳走。万幸这个统领只是想用刘家小姐当干女儿,招赘一个养老女婿。不久,这个统领又捉了一个少年来当女婿,没想到捉来的正是戴家公子,夫妻得以团聚。但假如不是侥幸遇上一个还有点良心的清兵,假如捉来的不是戴公子呢?

  第二则是说,顺治年间有一个陕西人在北京做官,他的家乡爆发了反清运动(原文说是姜瓖反正的,但其实应该是王永强反清),他便和家人失去了联系。等到清军终于镇压了义军,他派人回家探望,发现方圆百里已经被大清王师杀光抢光烧光了,家人全部失踪。

  这个官员有一个仆人,年老无妻,官员便给了他几两银子,让他去买个老婆。当时清军镇压了陕西、山西、江西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