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章 吃臭鳜鱼(续)_解锁茶文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晨感觉这个臭鳜鱼还很是下饭,他一口起吃了两碗大米饭,这就是臭鳜鱼“下饭”的能力展示了。

  再偷偷观察一下,冯子明,他也吃了两碗米饭。只有王哥似乎一点也不饿,这要负责帮忙添饭,和介绍臭鳜鱼的做法和趣事。

  袁晨感到不合适了,“王哥您别光是看着我们吃,你也吃一些。”

  “哎呀,你们爱吃,我就是最大的满足了,做了这么多年的饭,我啥都吃过了,现在我最爱吃的是麦当劳的汉堡。”王哥说。

  “您在和我们客气吧?”冯子明问。

  “是真的,我喜欢做饭,做了饭就好像吃饱了似的,也不饿,喝杯茶,吃个汉堡,就挺好的。”王哥说。

  “原来这样啊,您做的鱼确实很好吃,我以前在望京那边也吃过,也挺好吃的,但今天横向一比较,就是不一样的,还是水平有高低的。”袁晨说:“王哥,我可不是恭维你,我确实是这样感觉的。”

  王哥说:“有些餐馆做的臭鳜鱼不是过咸就是偏淡,没有咸鲜的感觉,主要原因就是鱼、盐之间比例掌握的不好。”

  冯子明也说细节确实很重要,王哥解释说,这个不仅仅是细节,而是“关键点”,不可马虎。

  “中国人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我是AH人爱喝茶,后来我发现,中国人的泡茶也是一样,泡茶的温度如果掌握不好,茶汤就会苦涩,这个也是对于火候的把握。火候这两字说的真好,干活要看好火候,讲话也要看好火候。”

  王哥讲的是朴素的道理,但是他的积累,所以袁晨和冯子明也连连点头。

  “中国人说饮食,茶是茶饮,发酵的技术在茶叶制作了面也有体现。比如,云南的熟普,广西的六堡茶制作中的渥堆工艺,就是微生物参与的发酵过程。”袁晨说。

  王哥打开一瓶可乐,倒在两个玻璃杯中,分别递给袁晨和冯子明。

  王哥高兴了,他拿起一块布,走过去,仔细的擦了擦墙上他和师傅的合影镜框,其实那个镜框很干净,没有尘土。

  擦拭之后,王哥坐回来,对着袁晨说:“你说的有道理,其实臭鳜鱼的腌制过程也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

  “以前的人真聪明,他们也没有科学仪器,怎么就知道利用微生物呢?”冯子明感慨。

  “茶叶的发酵利用微生物,改变茶叶子的味道,还提高了香气。”袁晨说。

  “我们做饭就复杂了,为了提香气、去腥味,还要加入花椒,把花椒和盐放在一起炒出味道,然后腌制鳜鱼。鱼生活在水中,有腥味,也有寒凉的特点。花椒本身的特点是温性、发散的,其发散特点可以去除鱼的腥气,温性特点可以中和鱼的寒凉特点。”

  王哥接着说。

  “臭鳜鱼为什么要用木桶腌制呢?我还查过书你,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木头是生命力的代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