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五章:大明巨变(二)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出了质疑:“如果是如此,那该抓的抓,该杀头一律杀头。”

  严震直苦笑摇头:“如果是如此还好办了呢,他们烧了粮,但粮价仍然控制着,连一文钱都没有涨,甚至还降价去兜售。”

  商人烧的只是自己的粮食,又不是官仓的储粮,而且烧完之后更没有将剩下的粮食抬价售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没有触犯法律。

  “不用猜了,一定是地方知道了印度的事。”

  杨士奇开了口:“他们担心印度的粮食抵达之后,会导致市面上的粮价迅速下行,甚至一文不值,所以才行此事,以此来最大程度降低自己的损失。”

  一旦印度粮食抵进泉州,那这群粮商就会直接完蛋,怎么都是赔钱,而烧粮食,最多赔一半。

  就在这时,殿外又跑进来一名小宦官,手里捏着一份奏本。

  “陛下,通政司送来的。”

  双喜接过,本打算转递朱允炆,就见后者扬手:“拿给杨阁老看吧。”

  杨士奇双手接过,匆匆撕开观瞧,面色大变。

  “诸位,半月之前,广东各大粮商的储仓也失了火,两百多万石粮食被付之一炬。”

  “败家、造孽啊。”

  夏元吉扶着心口破口大骂:“当年,倘使太祖爷家里能有一口余粮下锅、倘使这江南江北不饿死百万饥殍,都不会有我今日之大明。

  即使到了今朝,西南西北多少百姓无米下锅,饥肠辘辘的等着哪怕一口糙米稀糠,而浙江、广东这些混蛋,为了一己之私,竟然烧掉数百万石的精粮,如此糟蹋粮食,我真恨不得把他们全都扒皮抽筋。”

  “他们没烧错。”

  这个时候,朱允炆突然开了口,让所有议论诘责戛然而止。

  “不仅他们要烧,咱们也要烧,而且要比他们烧的更多。”

  夏元吉傻住了,几人都没明白皇帝的意思,只有严震直叹了口气。

  “不烧粮,这天下就完了。”

  “刚才严卿谓朕言,说咱大明有乾坤颠覆的大祸,朕深以为然,不仅是乾坤颠覆,甚至可能是亡国之祸。”

  朱允炆走下御榻,就近坐到了几人旁边,近距离的说起其中的缘由来。

  “我大明丁口中,有六千多万是靠地吃饭的百姓,他们的生活质量好坏,取决于每年打下来的粮食能卖多少钱,而一旦印度的粮食输进来,他们就算去卖粮,也没人会收粮了。

  粮食已经不单单只是价格的贵贱问题,而是直接成了没有任何商业价值的产出,粮食卖不出去,老百姓只能自己留着吃,但他们也就失去了换取钱财的途径,没有钱,买不起盐、油、酱醋都物,更别提买衣服、买其他物件了。

  长期不吃盐,人可是会死的。

  长此以往,百姓就会‘逃离’土地,不事生产耕种,六千多万百姓无所事事,而我大明又没有其他的地方收容这些百姓,就全成了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