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_36_七十年代纪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假!”齐淑芳趴在柜台上惊呼,满眼放光。

  售货员礼貌地问他们需要什么,又把比较畅销的几种绸缎介绍给他们。

  “建国,咱们扯点绸缎回去吧,今年冬天我要做一件绸缎面的棉袄,反正穿在褂子里面别人看不见。要是咱们不用,就压在箱底当宝贝。”

  “为什么要压在箱底当宝贝?以后想穿,买新的不是更好?”

  “以后不一定有机会来上海,不如一次性买齐。”齐淑芳当然不会告sù他,以后国家改革开放,国营转为私营,许多商品的质量极差,完全比不上国营时期,很多杂记上都有明确记载,这时候的绸缎只要保存方法正确,放置或者使用几十年都不坏,仍然美丽灿烂,和新的差别不大,几十年后生产的大部分丝绸,只有呵呵两字以对。

  “你做主。”贺建国随她。

  丝绸价格昂贵,是棉布价格的十倍到十几倍,不同的丝绸价格也不一样,最低六块钱一尺,最高十块钱一尺,加上穿绫罗绸缎相当于搞资本主义生活,所以这里的生意冷冷清清。

  齐淑芳一口气扯了六块丝绸和两大块细纱,一块桃红底五彩缂丝,缂丝是百子图,一块松绿色水墨印花绫,一块大红云锦,一块鹅黄缎子,最后的大红绸子和水红缎子是按被面尺寸扯的,当然每一块都够做一件衣服,颜色非常鲜艳,花样非常精美。

  一共花了二百一十八块九毛钱,其中细纱便宜不少。

  途经卖手帕的柜台,齐淑芳想没有瑕疵的手帕不是更好?一问价,价钱倒不贵,一毛钱一块,各种花样都有,都是棉布的,但必须得凭布票购买。

  “啧,又是凭票!”

  没票没法买手帕的齐淑芳随即转战日用品专柜,开口一问,想买肥皂和洗衣粉得凭证限购,一户一个月两块肥皂或者两袋洗衣粉,个人按月是半块,齐淑芳终于明白柜台里售货员经常切肥皂的原因了。牙膏、卫生纸也得凭证限购,就是粗糙的草纸也是!怪不得百货大楼里供货足足的,买东西的人数远远不如旧货商店,进门都不用排队。

  买不起,咱躲得起!

  两人直接去淮国旧,各色手帕来两打,一共两块四。

  其他零零碎碎的东西又买了一点,花了大概十一块钱,两人在里面绕得晕头转向,齐淑芳没放开精神力,见到大门就出来,结果发现到了淡水路,自己两人走的是后门。

  淡水路上是旧货市场,就是卖祖上的旧家具、旧瓷器一类东西,以摊贩为主。

  现在破四旧,不少日子过不下去的人会把旧家具、旧瓷器等进不了旧货商店的东西拿到这里摆摊卖掉,怕丢面子不出摊的则卖给收旧货破烂的,后者拿到这里摆摊。

  这里没有金银铜铁、书籍字画之类的东西,那些都支援国家建设了。

  祖上流传下来的东西肯定有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