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 胡子_十四年猎诡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操。几年下来,他一直跟着师傅在学习川剧唱法,由于他自己本身并不是四川人,所学起来稍微比较慢一点。于是直到目前都还一直处于一个学习的阶段,还没有正式上川剧团舞台表演的机会。那种团长组织下乡慰问演出到是上过台。小赵告诉我,他师傅已经40多岁了,而且现在地方戏剧的市场非常差,川剧团全年的演出都没几场,以前的那些老艺术家们一个个迫于生活压力,纷纷不唱了,出去另寻门路了。

  这突然让我想到了前阵子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个新闻。标题是用赫大的字体写着,《昔日体操冠军街头行乞卖艺》,后来还被一个叫做陈光标的人收编进了自己公司,炒作足了噱头,接着也就一脚把人给踢了。也许这就是现状,有多少大学生高考前信心满满的填报了一个专业,接着在大学里辛苦念了四年甚至更多,真正到了快毕业即将走入社会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迷茫了,对前途对未来,开始反复问自己我学到的东西真的能保证我的一日三餐吗,不知道是由于惧怕还是逃避,他们很多人屡战屡败,最后还要沦落为众人口中的,“宅男宅女”或是“啃老族”。原来并不是我们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我们当初所认知的标准,已经渐渐在发展大潮里,被它们的建立者一点点的摧毁。据说7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有人人羡慕的工作,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好像也都还混得不错,九十年代就开始走了下坡路,00年以后的大学生,他们学的知识是最广泛的,却也成了最多的待业在家的人。

  于是听着小赵说到这里,我突然心里泛起一阵可惜,我还依稀记得我很小的时候,跟着我那时候还没去世的爷爷,一起去现在渝中区抗建堂看川剧,喷火、变脸、连翻跟头,这些是我最喜欢看的。尽管我并不知道他们唱的到底是什么,只是那五颜六色的脸谱让我觉得非常好玩。不过随着自己的渐渐长大,我的爱好开始变成各种流行音乐,戏剧这种东西似乎离我非常遥远,也就从此没有关注,直到后来的越来越少,我才偶尔会在电视换台的时候,稍微在曲艺频道停顿那么几秒。小赵告诉我,川剧在戏剧中的地位算是比较独特的,因为它是融合了多种地方戏而来,如高腔、胡琴、灯调、昆曲、弹戏等,称不上是博大精深,但是却是非常的有滋有味,而且他学习川剧,除了自己本身的喜好外,还希望能够学到变脸的技法,这样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发扬光大,起码得保证这项绝学不会失传。

  小赵说,他师傅虽然岁数算不上大,但是身体不太好,估计也唱不了几年就要离开舞台了,这次希望我帮忙,就是因为他师傅的事情。我说怎么难道你要我去劝你师傅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