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兵制革新京师军(下)_回到秦朝当皇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更完毕】

  除了这些中央军,在扶苏手下的大秦,也开始恢复二级军队。这个二级军队,寓意是预备、守城兵马。这些守备军,就组成而言,一般是府兵组成。

  也就是说,平时务农。只是抽取一部分的府兵进行训练当值,到了农闲,便集合全部,进行军事训练。

  这些兵马,在组建上,相当于以前大秦的郡兵。接受天子、枢密院、并不和郡尉的数重领导,接受御史台的督查。这些兵马,性质上属于二线甚至三线部队。从负责的任务来说,也只是负责本地镇守,训练新兵进入中央军,以及紧急时刻进入战场,负责城守任务。

  在作战序列上来说,中央军是第一线,守备军是第二线。当然,还有扶苏的四营亲卫军,宫中宿卫军。还有特科这个天子亲军。枢密院的文职!

  其中,大军团一般规模在十万人左右。当然,如果面对的是攻灭楚国这样的大国。军团会合并其他行营军,乃至镇军组成。合并建立大战役指挥结构。这一点,扶苏参照的是蒙恬北伐匈奴的故事。

  当时蒙恬任统帅,下设前后左右中将军。各个将军根据作战任务不同,领不同多寡的部。在部一下,便是和平时期维持的部曲千百屯什伍的规制了。

  大军团以下,一般就是镇军。镇军的兵力规模大约在三万到五万,比如银川镇加上周勃的兵力是四万余加上辅兵约莫五万的样子。这是兵力最多的,还有九原镇,镇军规模就要少一些了,只有区区三万。再加上因为定北镇即将建设完毕,故而九原镇的军事作用会得到减轻,这样算起来,约莫会有一万到两万不到的样子抽调到定北镇,震慑异族。

  还比如陇西的狄道镇,作为咸阳西部的侧翼,前期在扶苏的指挥下,集合了银川镇,已经联手教训了一顿月氏人。而今兵马约有两万余,加上辅兵,有三万出头的规模。

  不算镇军,还有蒙毅曾经以御史大夫衔挂都督晋南行营时负责的晋南行营。在扶苏和王离在上郡-河南地-九原郡大打出手的时候。为了防止晋阳受到偷袭,给扶苏来一个围魏救赵。

  故而,扶苏一方面命令邯郸行营对向东负责压制燕赵齐三国,至少也要保护住晋阳往东的安全。另一方面,面对实力极其强强劲的章邯骊山军和实力不错的李斯三川郡郡兵。

  蒙毅,领了四个部,以及在晋阳的三个部。合起来,一起编成了晋南行营。这个在扶苏麾下,声名不扬的晋南行营同时还手握大秦最强大的楼船士,这些楼船士,承担了相当大的转运任务和对内史的袭扰任务,对王离大军进攻晋阳拦截的任务。

  故而,战毕。扶苏也有多次嘉奖晋南行营。同时,这也是诸行营之中,兵马最多的一个行营。光是中央军主力,就达到了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