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章 郭瑶_磷火常同日色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人。祖大寿、宋纬、吴襄、何可纲这些大将没人敢动他们,我们这些没权没势没靠山的就天天受气。管辎重的全都是丘禾嘉从贵州带来的,最恨我们广东来的兄弟们,粮饷、兵器、衣服鞋袜,什么我们都是最后领。上次分马,给我的居然是十几岁的老驮马。万幸有孙督师和祖将军在,这帮黔驴还不至于太过分。我看这次祖、何两位怕是要凶多吉少,此战若败,孙督师这么大年纪,多半也要去职,到那时,就真没有我们的活路了。”

  这年头政治矛盾变成地域矛盾的事多得是,王瑾也犯不上和郭瑶细说,只是想打听现在关宁军中的情况。郭瑶早就派人去广州买房子了,若不是因为他和祖大寿有些交情,觉得现在逃跑太不仗义,他现在已经辞官回乡了。关宁军中有这样想法的不在少数,有的是心灰意冷,有的是贪够了打算跑路,有的是担心辽西守不住。仅就郭瑶知道的来说,在关内买房置地的高级将领就有吴襄等十多人。

  在这种情况下,祖大寿的作用更加凸显,因为他跑不掉。祖家世代辽西土著,房屋土地、祖坟家业全都集中在辽西走廊,所以他会铁了心把金军拒于辽西之外,拼死奋战。但这也意味着,如果辽西的失守不可逆转,祖大寿的选择恐怕将会是家族而非国家。

  对于此次救援大凌河,很多人都持悲观态度。丘禾嘉明天要出动的总兵力是一万七千人,前队七千人由吴襄和宋纬指挥,后队一万人由丘禾嘉亲自指挥。

  一万七千明军打退五万金军,这不是白日做梦吗。谁都能看出,吴襄和宋纬这两个实力最强的将领根本没想真打,丘禾嘉也是被皇帝逼得没办法了,病急乱投医。故而此时各营研究的基本上都是明天怎么撤退,别当了炮灰。

  这般打仗,能赢才叫有鬼呢。王瑾也只能和光同尘,部署逃命计划。大凌河战局乍一看很像当初的宁锦之战,但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大凌河仓促被围,存粮太少。

  所以当年袁崇焕对锦州的增援可以仅以牵制、袭扰、消耗为目的,打不赢就撤。袭击敌人运粮队,不做平野决战,而赵率教在锦州城内依然能够坚守。

  而现在,由于大凌河绝粮,锦州明军必须迅速打破包围圈,这就使得他们不得不在野外和金军决战。以短攻长,败亡也就不可避免。

  好在明朝目前家底还厚,尚经得起几次胡折腾。不管出战输得多惨,锦州这个大要塞还是能守住的,所以王瑾也不太担心后路问题,只要从战场上跑回来,一切都好说。

  郭瑶与王瑾聊了很久,又让王瑾介绍了高杰、辛思忠、张之水、谢澍等人,这才告辞。从郭瑶的话中,王瑾判断自己的身份暂时没暴露。但假的终究是假的,等到兵部复核,确实没有调曹兵参战的计划,一定会有人来调查。

  看得出来,郭瑶对于王瑾能来参战挺感动的,多半是他脑补了很多剧情。在他看来,曹部派了两千兵马,却只派一个千总带队,显然是因为高级武官都不愿意来。王瑾两年升为千总,应该是极得曹文诏信任的,他能担起这个任务,而且昨晚决定出战时几乎没有讨价还价,足见他发达了也没忘昔日的上司和同袍。

  的确,王瑾在关宁军中有不少朋友,这些人差不多有半数在大凌河城里。可王瑾并不是来救他们的,或者说,并不是从肉体意义上来救他们的。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