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0章 山海关_磷火常同日色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就要败露,王瑾却一点也不慌,大明是个人情大于法的地方。他在关宁到处都有熟人,只要他一口咬定自己是官军,就没人能说他不是官军,何况现在辽西明军自顾不暇,恐怕也没心思管那么多了。

  “我大舅的部下?我怎么没听说过?”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将领带着十几名家将亲兵赶了过来。

  王瑾没想到来辽东遇到的第一个熟人居然就是他。山海关,吴三桂,这个地方,这个人,一同构成了原时空闯军命运的转折。而现在,二十岁的吴三桂是一个尚未授官的武举人。他父亲吴襄觉得锦州、宁远太过危险,把他打发到了山海关来。

  和洪承畴一样,吴三桂长得也一点都不像反派。尤其是年轻的时候,浓眉大眼,英姿勃发,甚至颇有主角的气质。

  王瑾迎上前去:“少将军不记得末将了?少将军中举那次,末将曾随少将军出猎。”吴三桂打量了他一下:“哦,有点印象,不过想不起你尊姓大名了。”(其实压根没想起来)王瑾说:“不敢,末将王瑾,当时不过是小小一什长,少将军自然不认得。”吴三桂说:“看来你混得很不错,这盔甲都快赶上我了。”王瑾这套盔甲是曹变蛟放在老营备用的(曹文诏那套给李自成了),自然比吴三桂日常穿的只差一点。王瑾说:“小小千总而已,全靠将军们栽培。”

  王瑾和吴三桂叙上旧了,自然也就没人再盘问他们,有人来和高杰交接,安排他们宿营。高杰、辛思忠等人都觉得这未免有点太儿戏了,入伙官军居然这么简单,也没比他们流寇的入伙麻烦多少。

  一来是王瑾本为货真价实的关宁军,后来虽然当了逃兵,可正逢己巳之变,时局混乱,也根本没人关心他一个小兵的去向。像王瑾这样的人在明军中不计其数,今天有人跑了,明天有人死了,谁也不会特意考查他们的履历。再加上通信落后,曹文诏部去了关内后就与关宁军再无联络,王瑾自称现在在曹文诏麾下当千总这么个不大不小的官,山海关这里没有任何人有凭据说他是假的。

  二来是现在大凌河危在旦夕,各路援兵纷纷赶来,关宁军忙得焦头烂额,哪里想得到会有流寇冒充官军来凑热闹,就这样被王瑾蒙混过关。

  不久前,大凌河之战像历史上一样发生了,皇太极亲率五万清军,将祖大寿率领的明军及筑城民夫三万余人包围在了大凌河城内。松山、锦州的明军已经两次试图解围,都无功而返。

  大凌河之战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驻守登州的原东江兵马在增援大凌河的途中因为粮饷不足而兵不聊生,李九成、孔有德等人趁机煽动哗变,导致了登州之乱。最终,大凌河守军及孔有德、耿仲明部叛军全部降金,成为了金军中汉军的主力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