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章 奇怪的世界线_磷火常同日色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要老,雷猛和孙德才更是原本和张存孟平起平坐的反王,三人都不是甘居人下之辈,能提出加入李自成麾下,定是下了极大的决心。雷猛说:“你也莫要推辞,我和老孙的命都是你救的,给你当手下还不是应该的。”孙德才说:“闯将你先是不避艰险救了郭管队,然后又救了我二人性命。占尽上风,却能放不沾泥一马,足见你是仁义君子。论打仗,论带兵,你都胜过我们三个。我们是真心想推你为首,你莫要再推辞了。”

  农民军中的隶属关系一直是不断变化的,谁的兵力更强或更有威望,谁就会做盟主,总掌盘和管队的位置调换的情况都时有发生。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群体,资历、身份这些条件都不好使。李自成现在拥有全军三分之二的兵力,所以也不必假客套,欣然接受了王雷孙三人的推戴。

  李自成重新划分了兵力,全军共分为十二队及老营,一队长王瑾,二队长王文耀,三队长雷猛,四队长孙德才,五队长刘宗敏,六队长田见秀,七队长谷可成,八队长李过,九队长高杰,十队长刘芳亮,十一队长袁宗第,十二队长辛思忠。李自成仁义是真的,但是抓兵权的时候也一点都不含糊,否则也不会有后来杀罗汝才、贺一龙、袁时中的事了。王文耀、雷猛、孙德才三人既然要加入闯营,李自成就真拿他们当自己的部将看待,等同于原本的队长,丝毫没有特殊待遇。

  这么一划分,张礼、张成、张能、谢君友四人就失去了管队的位置。谢君友做谷可成的副手,张成做刘宗敏的副手,张能做李过的副手,张礼则专门担任老营总管。李自成用人不怎么看资历,张能这样原本是独立势力老大的人也不会有特殊照顾。而且副管队中能力最强的张能,论能力和贡献也不及管队中排在最后的辛思忠。因为部队人数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职务也必然会不断变化,也没人觉得不服气。每一队各有二三百人,每个管队都下辖十几个小管队,这种编制方法在明末的农民军中比较常见,以现在闯营这样七拼八凑的队伍,也没办法搞更复杂的编制。

  李自成与众头领商议了下一步的去向,他不打算和其他人一样直接去山西。由延水关渡河之后,会进入山西石楼县境内,石楼本不是什么富裕地方,其余六队兵马经过之后,必然是粮空草空。

  所以,李自成打算沿着黄河向南进入宜川县,补充粮食和兵员,进而攻略韩城、郃阳、澄城、白水、蒲城一带,然后进入晋西南地区。

  众头领都没什么意见,在没有海量情报支撑的情况下,农民军要攻打哪里往往只能靠首领的经验和直觉来判断。不沾泥部前段时间去过白水、蒲城一带,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所以众头领对于南下都并无抵触。

  开拔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

  “总算是找到大王了。天杀的官兵,把我家都抢光了。我父子只能来投奔大王,万望大王收留。”

  那天王瑾他们借宿的房主,居然跑来投军了。那房主名叫谢耀,是个小地主,也是个大夫,有一个儿子叫作谢澍(并没有儿媳,那天谢耀随口编的)。前天张应昌部下的剿匪官军路过他们村,把全村抢了个精光,他们父子若不是逃得快,连人头都得被官军砍去领功。

  家产罄尽,房屋被烧,连地里未成熟的庄稼都被官兵用来喂马了。谢耀大怒,流寇喝了他家两盆小米粥还要道歉三遍,官兵来了倒把全村都屠了。既然当官的不给老百姓活路,老子干脆也当流寇去。于是,他带着儿子、自家长工以及幸存的邻居们出来找流寇了。王瑾临走时自报了家门,谢耀便一路打听到延水关来了。

  王瑾十分无语,这是个怎样的世界线啊?为什么两个小说人物会变成现实人物?

  但是随即,王瑾又想到了洪承畴提前上任一事,一个更可怕的念头浮上了他的心头——也许他不是本时空唯一的穿越者。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