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1章 新年计划_磷火常同日色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天的态度摆明了是感谢归感谢,但没有加入闯营的意思。等到开春的时候,他们肯定还是会走的。

  在这个问题上,李自成直接定了调子。革营既是同道,又是同乡,当年所谓的过节不过是打打群架而已。他们穷极来投,闯营断然没有不收留的道理。只要闯营还有吃的,就不能让革营饿死。他们报答也好,不报答也罢,那是他们的事,不论如何,闯营都要讲江湖道义。

  其实这个问题只是李自成通知大家一下而已,闯营的作风很民主,但还没民主到有人能否定李自成的决断。真正要讨论的是闯营今后的发展方向问题。

  曹家岭是不能久居的,这一带产粮太少,从远处打粮再运进来,这个运输成本闯营承受不起。而且时间一久,官方必定来围剿。

  众人一致认为开春之后应该向晋西南发展,那里的粮食产量要高于吕梁山区,官军势力也弱。但是这么想的肯定不止闯营一家,由于卢象升的存在以及晋北边军的南下,山西东、北两面的压力都变大了,肯定会有更多的反王进军晋西南,到时候如何与他们相处就是大问题了。

  与其将来被动应对,不如现在主动出击。大体来说,闯军可以选择的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姑射山以西黄河及黄河沿岸的各州县,包括永宁、宁乡、隰州、石楼、永和、大宁、蒲县、吉州、乡宁等地。

  第二个方向是姑射山以东的汾河流域,自交城往南,包括文水、汾州、平遥、孝义、介休、灵石、汾西、霍州、赵城、洪洞、岳阳、襄陵、太平、浮山,乃至平阳府城。

  汾河谷地是整个山西的精华所在,以霍州、灵石交界处的韩信岭为界,北为说晋语的太原盆地,南为说中原官话的临汾盆地。这条农业区依河而兴,山西的粮食主要都产在汾河沿线。但粮食丰富也意味着官军调动方便,而且为了保障本省的赋税能正常征收,官府肯定会以极大的力度镇压进入此地的各家反王。

  有那么一瞬间,李自成觉得要是王瑾在就好了。但这个想法也只是一闪而过而已,他是总掌盘,不可能去依赖任何人,甚至是刘宗敏、田见秀以及所有闯军头领,也不能去依赖任何人。每一个头领都随时有可能阵亡,谁都有可能扛起闯营的担子。原有的头领几乎死光,小头目变成总掌盘的事,在各家反王的队伍中也是很常见的。

  比如说李自成就绝对想不到,袁宗第有一天会在李来亨的旗帜下作战。

  和汾河谷地相比,闯军还是更希望在黄河沿线发展。那里虽然更贫穷,但是官军的压力也更小。而且那里更靠近陕西老家,可以收编一些在陕西无法立足跑到山西来的小队伍。这些人作战经验丰富,里面有不少官军逃兵,招募他们比直接招募饥民更容易形成战斗力。

  但是对这些人进行纪律约束也更加困难,闯营在兼并二队和三队都时候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尤其是赵胜的副管队黑煞神李茂春,他部下的纪律原本在二队中就是最差的。二队加入闯营之后,原本和李茂春平起平坐的李友做了老管队,李茂春却只是赵胜的副手,这让他颇为不平。他认为李友的能力不及自己,只是仗着米脂出身,是李自成的旧友,才压了他一头。现在有赵胜管着,李茂春惹不出什么大事,但时间长了,也难保不出问题。

  现在闯营的生存问题还没解决,暂时顾不上这些。李自成最终把首要目标选定为大宁和蒲县,这两个县之前一直没有大队反王过境,乡绅积蓄的财富较多。李自成计划在新年刚过之后就派出小批精锐,对再两县发动突袭,搞到一批粮食。这样在春荒时节,他们就能有比官军和其他反王更强的机动性。既然他们是“流寇”,那行军速度就是生命,而保证行军速度的前提就是有足够的粮食,不用边走边找吃的。

  年后要出兵,准备工作就得现在开始做,闯军组建了两支侦察队,分别由谢君友和王可兴指挥,对大宁和蒲县进行侦察。

  李过则担心另一件事情,等过了年之后,如果贺一龙不肯加入闯营,又不离开,而是要和闯营联合作战,那该怎么办?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