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四章 太玄_太玄仙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缭绕的云烟已然消散,绵绵细雨亦化虚而去,纯净的灵气壁障随之融入唐易体内。

  天朗气清,仿佛雨后初晴般干净透彻。

  自云烟灵雨袭来,至尽皆化为虚无,不过数息时光,外人观之心中不由敬佩。

  对辩二人终是有所察觉,回神之时,愕然发现唐易已然融入其中。

  韩非宋渊的浑然气机,突被唐易破进,却无半点牵强或是阻滞,仿若顺其自然。

  正值兴头,三人皆为雅达之士,自无虚礼招呼,唐易直参辩言。

  此时正议道家性命之说,不同流派,不同传承,自然有不同诠释,不尽如一。

  韩非宋渊偏重不同,一人重天心,一人重人道,各执一词,以种种论据论证言明。

  二人方才口若悬河,针锋相对,此时却皆止语不言,显然对唐易有何高论亦为好奇。

  唐易一见,心知二人特意留给自己时机,点头而谢,也未客气,直接开口道:“性者,众生同源。”

  仅此一句,在场众人不由面露倾听之色。抛开唐易修为不提,单纯这一句言辞,似隐隐有着一番内涵,更有几分新奇。

  唐易言道:“性者,神也,不外二途,自为先天,自为后天。自先天者,先至静以尽无为也,谓天养而存之,以至无为。自后天者,先触法以至神思也,谓先从修而问心也,以至天性。”大致而言,便是先天后天之别,道途未似,却殊途同归。

  唐易此等言论,乃包含种种阅历学说,结合自身感悟,凝结出精华所在。这时讲来,虽是引人沉思,却有些不尽不明。

  宋渊沉吟片刻,郑重问道:“自先天之性无为,自后天之性问心,则孰轻孰重,孰先孰后?”

  唐易悠然而道:“生灵者,先天无为而至圣,后天问心而至仙,因圣至仙,因仙至圣,至无为能可以通仙,至问心而可以后圣,得天得道未使遗人,不偏,不流,不过也。”

  诸位宗师听后齐齐沉思。

  韩非神色大震,不由问道:“命者何解?”

  “元气,嘘噏二者,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二者并存,方有命也。性神则为念,命气则为体,心之官则思。心神是一,然心属静属动,于静者,则无为,于动者,则问心。若动者入静,则化念为神,无所住而生其心。神自显,性自真。”

  “气神犹若母子,气为母,神为子,但求真精不散,则神气相合,气能使之然,状固因神安。气为载舟之水,神乃驭船之人,神气互为响应,则舟子方能前驱。初为始,神与气相离,则以神调和之、以气相辅之,神气终则归于一体,化为一源。及至二者之大交,自成如混混鸡子,外不尽于侵,内存之神气。”

  “性命二者孰为要乎?”宋渊追问。

  答曰:“元灵之神谓之性,元阳存真谓之命。人之所住依性,身之根本依命。性谓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