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章 林总讲课(4)_解锁茶文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我估计人家的味道也不错。”

  “味道、调味品只是辅佐作用,来的太多太杂就破坏气场了。所以大家会发现老吃餐馆是不行的,连着吃天天吃,吃两个星期就受不了了,还是要吃家里的饭菜,也是这个原因。我们看一幅画,也要留白,不能画的太满。”

  “是这样的,味道过多就会压制食材自己的气质特点。”一个看起来像南方女性大姐也插话进来。

  “是的,这个气质特点是大自然给予的,人接受这些自然的气质是合拍的,现在农药化肥影响了其自然属性,再加上调味品的介入,就很难于人合拍了。所以,大家也常说现在的黄瓜,西红柿就没有以前的味道了。就是人们常说的:找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

  “茶叶也是这样,现在最流行的是什么茶?”

  有几个人异口同声的说:“普洱茶。”

  “大的茶厂制作普洱茶,是讲究拼配,那些老技术也很厉害,去三大产区,普洱,以前叫思茅、XSBN、临沧。那么多地方的茶叶特点要熟悉,然后才可以拼配口味,但是茶的气质层面也是无法模拟拼配的,这不是人这个层次能做到的。”

  林兵站在前面讲课,发现大家都看着她仔细听讲,场面过于严肃了,想放松一下,活跃活跃气氛,就转变话题。

  “做茶的工艺就是加工茶叶,可以类比做饭呢。”

  “林老师你说说做饭吧,我要听。”李春又提要求。

  在座的王雪峰有经验,他一听林总转移话题说吃饭的事情,就明白林总想变化一下有点收紧的现场气氛。

  “做饭大家常见,比如炒菜的事情。基础操作有清炒、爆炒、红烧、干煸、火锅。五种方法。”

  林总把烹饪也做了介绍:清炒适合青菜,就是“叶菜”。炒的时候,放盐、蒜、味精即可,当然有的客人不要味精。如果想美观一点,最后可以淋一点油或则勾芡。

  然后是爆炒,就是清炒的,火大一些、快一点。猪肝、腰花、鸡杂,通常是爆炒,这样就比较嫩,不会老。

  有个类比,绿茶的炒青就是不放油的清炒,火大些,停止茶叶里面酶的转化作用,就是保持其鲜嫩了,绿茶口感也是追求鲜嫩的。

  然后是红烧,加豆瓣酱啥的把食材炒了,然后加水烧。红烧肉、红烧鱼等等就这样。流行的黄焖鸡盖浇饭,那个黄焖就属于红烧在做法,只是颜色没那么红,放胡萝烧卜。

  火锅是红烧的放大版。

  那些发酵程度高茶、老茶,喝到后面都是可以闷一下的,就类似红烧,要的就是有汤体的厚度。休息之前喝到的斯里兰卡红茶就有发酵工艺,是一百多年前,福建制茶师傅带去的手艺。可是能,红碎茶条形小,内在物质容易析出,需要出汤快点,否则就苦涩味道比较严重了。

  红烧、黄焖的菜,口味就是有厚度,更适合下米饭,所以做成了盖饭。

  林总把做饭和制茶工艺结合在一起说,大家感到有趣。

  说到吃,人们都比较活跃,私下开始讨论。

  整个讲座本来计划两个半小时,因为大家愿意听林总讲课,实际讲课用了三个半小时,延长了一个小时,而且中途除了五哥有事先走了,没有一个提前退场的。从听众的反应看,讲座效果很不错。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