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章 场子里的吵闹_解锁茶文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演出8点准时开始,座位上有10几个人不讲话了,还有20多人在聊天。

  没有主持人,两个褐色西服的年轻人站在桌子后面,自报家门,然后开始表演。

  甲说:“今天来的观众热情,相声是语言的艺术,爱听相声的人都有文化。”

  乙:“是,您也有文化吧?”

  甲:“当然了,我是北大毕业的。。。”

  乙:“您等会儿,我怎么不知道呢?”

  甲:“北京大北窑。”

  乙:“那咱们是校友,我也是北大的,北京大兴。”

  台下发出笑声,这个包袱把观众的注意力拉到表演上了,场子也“热了”。

  这段相声包袱多,袁晨注意看了看手机时间,几乎每半分钟就有一个包袱,密度大,观众比较喜欢。

  这二位抖包袱的特点:一个是误导制造笑料,比如开始这个“北大”的包袱,二是制造反差,产生“笑料”。现代相声的特点比较明确,和传统相声不同,缺乏完整的故事线,包袱比较零碎,现场观众喜欢。

  两个人说了43分钟,场子里的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二节目是两位老演员,《捧逗之争》。老段子“包袱”不响,内容也不符合观众口味,场子里观众反应冷淡。

  袁晨以前见过台上捧哏的老演员,姓马,马老师。草根出生,凭借自己的努力,说相声、创作相声,还来在北京的少年宫讲授相声,现在北京嘻哈包袱铺、德云社的一部分成员,在少年时期都跟随过马老师。

  两位演员都70多岁了,观众也给面子,不爱听也没捣乱。唯一有点尴尬的是,二位结束的时候,掌声零星,反应淡漠。

  后面小侯是年轻演员,观众就不包容、不客气了。

  第三个节目是小侯说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

  坐在袁晨旁边的冯子明,耳语:“相声不逗笑,肯定没市场,这个行业难发展。早晚得让头口秀超过去。”

  袁晨知道《珍珠翡翠白玉汤》这个段子,名气大,大众熟悉,小侯就选了这段,他担心《斗法》一类大家不熟悉得段子观众更没感觉、不爱听。

  小侯开始表演,几句垫场话说过后,他说“在这个元末的时候啊,有个朱元璋,后来做了皇上了,就是朱洪武。朱元璋聚兵起义。打算推翻元朝,带领着常玉春、胡大海在北京城大闹武科场,”

  这几句话是语速在慢慢加快,

  “寡不敌众,败出北京,弟兄失散。现在呢,我单说朱元璋一个人,单枪匹马,落荒而逃,跑了有二三百里地,身上是又冷、又渴、又饿,。。。。”这时候,语言速度快,嘴里有劲,嘎嘣脆,完全是贯口的基本功展示。

  小侯上台前看到观众对老演员的演出不太满意,心里就有点紧张。他一开始就说贯口,是想“拢住”观众,把场子热一热。

  坐在观众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