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一十一回 知识改变命运_1949我来自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语文、代数、几何就可以了。

  这套教材历史上口碑很好,其中的小学数学课本包含了珠算,是人教版最后一套还有珠算内容的教材。算盘这玩意全木结构,制作简单,政府可以从民间采购之后发给学校当教具。

  这套教材中的外语采用的是英语,小强考虑到这年头的外语用处还不大,便建议中央将英语作为中学辅修内容,初高中阶段仅仅要求考及格便可以算通过了,不计入升学考的总分。

  扫盲的开展完成之后,下一步如何提高那些已经能够识字的国民文化素质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学有余力的青年在脱盲之后,非常迫切的希望继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因此需要给他们提供一套进修之路。以目前1950的能力来看,为这些青年开办专门的进修学校显然不太现实,但是如果因此就把这些有志青年浪费在社会上就太可惜了。于是小强选择了1963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进行推广,这套丛书加上配套习题,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把一个识字青年的文化水平提高到初高中阶段的毕业生能力水平上,这套丛书和习题主要面向应试的编写方式,也有助于这些自学青年中的佼佼者将来进一步考取大学。

  在小强的建议下,新中国取消了考大学的年龄限制,将这种自由的高等教育的权利广泛的传递给每一个公民,新中国鼓励那些目前文化水平偏低的人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给他们一条跳出生活旧有窠臼的渠道。

  马占奎是山东沂蒙山区昌乐县老庄村的小学教员,他今年才22岁,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原本在县上的米店里当伙计。如果不是识字的人稀缺,政府又急需教师,他也不会被政府安排来老庄村这里教书,领着政府给的薪水,马占奎觉得自己比原来在米店当伙计的社会地位高多了。

  大多数人穷到房顶无瓦地步的昌乐人近来发了一笔小财,家家都用不值钱的破石头换了一袋袋的大米。作为小学教师的马占奎看着也挺眼热,很想放下手里的事情,去山里转转,说不准一天下来也能捡出一小袋大米来。可是学校里的事情实在太多走不开,村里的教学任务太重了。全村的孩子从6岁的12岁的都指望着他上课扫盲,村里的大人们每周一三五晚上也要参加扫盲班学认简体字,马占奎就是长了两个脑袋四只手,也脱不出身来去山里捡石头。

  但是老庄村里的村民很淳朴热情,看着政府分配下来的读书人还在吃窝头,自己却吃起了大米,心里过意不去,全村村民你一斤我一斤的凑了一袋二十斤大米给村小学里唯一的教员马占奎送了过去。

  马占奎晚上吃着喷香的大米粥,心里暖和的不得了。喝完粥,他用白开水洗了洗碗筷,喝下这洗碗米汤后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