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两百二十章 踏足北地_门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掏出丝帕细心的抹去织素额上的冷汗,柔声道:“勿忧,我家小郎君已应允,汝可随至上蔡。”

  “红筱阿姐,果真?”

  闻言,在那一瞬间,织素双眼大放光彩,胸膛剧烈起伏,少倾,掩着脸,幽幽泣道:“娘子,娘子,织素终不相离,终不负诺。”哭着,笑着,将身子歪在红筱怀中,问道:“红筱阿姐,为何?”

  红筱抹去她眼角的泪水,淡声道:“昔日,有人亦唤,织素。”

  织素奇道:“那人何在?”

  “已亡……”

  ……

  江上之雨,来时疾,去时快。

  一个时辰后,风停雨歇。

  来福站在船头,搭眉眺望远方,随后面色一喜,按着重剑大步走向船舱,边走边道:“小郎君,历阳已至。”

  历阳,自古以来便是水陆要冲之地,地势由东走西,至高而低,浩浩江水至此回笼,若巨龙探首向南,一注汪洋。若由历阳入江南,顺流之下,近乎无人可敌,是以又乃兵家必争之地。

  孙策当年入吴,便是由历阳横江渡口发兵,一举夺得江东基业。

  昔年,五马渡江也是由此而入,永嘉之乱后,晋室为防胡人南下,便将横江渡口船只尽数撤回江南,并把渡口附之一炬,已然废弃数年。

  此地,已不见蓬船往来,唯闻阵阵鸟鸣不绝于耳。

  袁耽站在渡口高台上,放眼望向滔滔大江,又低头看了看破败的渡口,不入江北不知,一入江北,教人心中不胜唏嘘。即便是一江之隔,也已面目全非,世家们十之六七皆已迁入江东,迁走的不仅是人口,尚有法纪与人心。而今历阳尚好,若是再往北,不知几人心中尚存晋室?!

  “郎君,那是咱家的兵船!!”

  “兵船?瞻箦来也?”

  袁耽眉梢一扬,神情由然一振,回顾江中,只见状如小山的兵船正缓缓驶入渡口,在那高翘的船头上,站着一排人,正中之人,正是刘浓。

  “瞻箦,哈哈……”

  袁耽大喜,也不管刘浓看不看得见,朝着江中便是深深一揖。

  来福看见了袁耽,指着岸上,喜道:“小郎君,快看,袁郎君在山上。”

  “彦道!”

  刘浓心中极喜,一眼望去,但见袁耽正从渡口的斜山上奔下来,冠带摇摇,大袖翻飞,一边奔一边放笑。虽是隔得较远,却隔不住好友相见时的喜悦,那遥遥而传的朗朗笑声。

  而此时,岸上驶出几叶蓬舟,接过兵船上抛下的缆绳,数百名袁氏部曲拖着缆绳用力往渡口拉,足足小半时辰后,巨大的兵船方才抛锚定稳,即便如此,亦未能尽数靠近岸畔。

  离岸尚有十丈,长长的船板南北一贯。

  刘浓当先走上上船板,按着腰剑,阔步踏入江北。

  将将走下船板,便见袁耽搓着手,涩然道:“此渡口,陈年积泥极盛,袁耽劳时三月,犹未荡涤一清,倒令瞻箦见笑了。”

  刘浓回身看了一眼渡口,白袍与青袍正鱼贯而下,渡口乱成堆作暗礁,怪树横生而拦江,确实毁得不成样子。再看了看袁耽,见其神色略显尴尬,便笑道:“彦道何需自谦,此渡口废弃已久,短短数月便可入得兵船,想必不久便可再复昔日荣光!况且,若无彦道兵船,刘浓怎可踏足历阳?”

  袁耽怅然道:“瞻箦,江北与江南,大为不同矣!”言至此处神色一顿,把满心的怅寥一收,将袍袖一卷,负在背后,笑道:“莫论同与不同,既来历阳,袁耽当为东主,今日,便带瞻箦好生领略一翻江北之风彩!”说着,朝着刘浓挑了挑眉,神情极其怪异。(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