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九十四节 制度(3)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像周吕候吕泽一样,根本没办法清算跟搜查。

  于是,这就成了悬案、疑案。

  历代天子。也没敢提起这个事情。

  怕的就是引起君臣离心。

  但现在,刘彻命岑迈在茂陵邑之中,起了凌烟阁,为汉室历代功臣名将立碑左传,画像,甚至立人物雕像,并且四时祭祀。

  其中,本来朝廷认定的‘乱臣贼子’们,像淮阴侯韩信,周吕候吕泽、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韩王信、燕王卢绾。都是画像而不名,立传而不述,虽不祭祀,但褒以庙谥,列其传、功勋,作其简述。

  而天字第一号大反派,波ss,项羽,更是被刘彻封为‘鲁国公’,过继了刘舍的儿子。去给他继承香火,准许他永为汉宾客。

  更将谷城,化为项羽享受血食的祭祀之地。

  这样一来,原先所谓的担忧和顾虑就没有了。

  于是。刘彻就光明正大的催问了。

  毕竟,韩信的兵书和用兵思想,是楚汉争霸时,汉军这一方的精髓所在。

  虽然,可能很多,都已经不适合未来战争的需要了。

  但是。其用兵思路跟战略思想,却是能共通的。

  即使不考虑这些,单单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些物质文化遗产,保全韩信的心血,也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列侯们听了刘彻的询问,却都是眼观鼻,鼻观心,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主动捐献。

  刘彻看着也不急。

  他清楚,这些家伙,就算愿意捐献,也不会在这样的公开场合捐献。

  不然,那不就成了了?证明了他的祖先当年瞒着惠帝、太宗,私藏逆贼之物?

  欺君之罪,可是要掉脑袋的?

  即使刘彻真的不追究,也会成为自己祖先的污点,被人指指点点。

  但私底下,上交捐献,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而且,刘彻也不是没有听到些什么风声。

  毕竟,几十年了,当年的绝密,到了今天,其实很多都已经有了风声跟传说了。

  甚至有的当年的当事人,如今已是被废除了封国,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些秘密,就更难守住了。

  现在,刘彻就知道了,至少两部分《淮阴兵书》的下落。

  所以,假如某人不想给的话,刘彻会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强制捐献。

  对文化知识,刘彻向来的态度就是——不能变成某个人的私藏。

  好比《孙膑兵法》汉室之后,就遗散了两千年,直到后来考古,才从坟墓里挖出来,这像话吗?

  还有,现在依然在传承的许多先贤著作,都是因为某些家伙喜欢藏着掖着,结果,两汉之后,就只剩下了书名跟大概概述,其他内容,全部不可考。

  《尚书》当年孔子编辑跟整顿的时候,还有一百篇。

  现在,就剩下了二十八篇,就这还辛亏是有伏生,在秦朝宫廷时,记下来的。

  不然,这二十八篇都没有了!

  刘彻可不想两千年后,后代子孙,想看看祖先的思想跟文化时,却现,一大堆的遗散、遗失、失传。

  所以,这武苑、太学、甘棠,其实也有保存和保护,传播、弘扬先贤先圣文化思想的作用。

  因为,文化跟思想这东西,只要知道的人多了,就必然不存在,失传的可能性。

  尤其是雕版印刷跟白纸出现后,更将这种可能性降到了几乎为零的地步。

  可以说,除非日后生核战争,地球被蘑菇犁一遍,或者出个十全老人,玩文字狱,人为性毁灭和消灭、禁绝!

  不然,先贤们的著作跟论述,以后就不大可能再失传了。(未完待续。)

  ps:一万字完成,收工~~~~~~~

  ...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