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九十六节 美好时代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扩散,而且主流民意也根本不认同。

  本来,这种小事情,刘彻宅在宫里,根本就不会知道。

  但,忠心耿耿的绣衣卫,却第一时间将这个事情报告给了刘彻。

  也怪这个时代,根本没有人知道什么叫特务政治,更不知锦衣卫、克格勃的厉害。

  许多人商议事情,甚至谋划谋反这样的大事,都是大大咧咧的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

  像前年刘濞串联诸侯王。

  别说皇帝了,就是长安城里的小孩子都知道了……

  于是,这些人议论的内容,讨论的经过,乃至于什么人在什么时候鼓吹圣天子不与争利都原原本本,详细的摆在刘彻案前。

  刘彻也就是随意的看了两眼,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不与民争利?这是神马?好吃吗?

  如今汉室别说不与民争利这个儒家把持了话语权后,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衍生出来的概念,便是义利之争这样后世能打破头的理论争执的基础都不存在。

  最多只能算是个道德品质的问题。

  还上升不到国家意识形态的方面。

  就是昭宣时期,地主士大夫阶级坐大后,打着不与争利旗号的各地贤良,都被桑弘羊一个人喷回去了。

  目前的汉室,谈论利益,甚至于利益交换,都没有什么忌讳。

  说客们往来穿梭,游说朝臣和权贵,也基本是战国时期那一套,先恐吓然后提出意见建议。

  所以呢,刘彻知道,这股风,要是在儒家占据优势的齐鲁地区,大抵还能形成些影响,裹挟舆论,但在关中……

  这里可是黄老派和法家的大本营!

  黄老派虽然已经日暮西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传统的惯性力量,至少还会持续影响十几二十年,而新一代的关中人,却都或多或少,为法家的理论吸引。

  儒家在关中的传播,可谓是任重道远。

  历史上要不是小猪,他们也没可能坐大!

  这是刘彻登基后一年多的直观感受。

  儒家的坐大和独霸,其实只是一个偶然,而非是必然。

  诸子百家里,有实力与之掰腕子,比划比划的,也不在少数。

  儒家唯一的优势,就是人多势众,可以靠嗓门说话。

  除此之外,真若以实际能力来做评判标准,不扯黄老派与法家,就是如今已经凋零的墨家,估计都能与儒门一战。

  不过,话又说回来,儒家的适应性与进化速度,确实是诸子百家中第一名的存在。

  根据绣衣卫报告以及河南郡郡守郅都的奏报。

  最近半年,在雒阳一带,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儒家的派系。

  这个派系糅合了一部分公羊派的理论,主张对外强硬,推崇君子报仇,别说十年,一万年都不算晚!

  在华夷之辨上,他们虽然依旧是抄管仲的冷饭。

  但在关于天子的定位上,却颇有些意思了。

  他们是这么主张的:自古圣王治世,德被苍生,刑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