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零六节 诏书与三老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粥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俱为令!”刘彻早已打好腹稿,此刻慢慢道出,台下尚书连忙跪着用刀笔。将这诏命刻在竹简上。

  汉制,皇帝诏书或策书,都是一式三份。

  一份交给丞相、御史大夫,一份留存在石渠阁档案馆,作为备案,还有一份,则是交给受诏人或者执行该命令的官员、贵族、有关部门。

  任何诏书,假如,在石渠阁中没有备案。

  那么。就算是真的,那也是假的,不具备合法性。

  是以汉室对皇帝诏书的保管和存档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和制度。

  基本上每一份诏书,制定完成后都有专人保管、审查。

  为了防止万一。每个月,尚书台的尚书都会按照目录,逐一核查保管的诏书。

  这样的制度确保了没有人能伪造任何皇帝的诏命。

  同样。在这样的制度中,汉室不可能有什么密诏之类的玩意——即使有。只要石渠阁里没有备案的副诏,按照制度。就算是真的,就算皇帝也知道,那也是假的。

  前世,窦婴就是死于一封没有经过备案的诏书……

  不过话又说回来,老刘家用没有备案的诏书来忽悠臣子甚至捅臣子刀子这样的事情,做的很熟练。

  譬如枳候薄昭……

  谁又能证明,薄昭当初到底是矫诏呢?还是真有其诏?

  反正他人都死了,死无对证!

  尚书们录诏的速度比较慢,毕竟,用刀笔在竹简上以隶书刻录,有些困难。

  刘彻等了一会,等他们写完,才继续接着道:“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更赐帛人两锭,絮三斤!赐物及当禀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廧夫、令吏致!两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刑者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

  刘彻的这道诏书,在汉室,是政治正确再不过的命令了!

  以孝治天下,从皇帝到黎庶,人人都要以身作则,尊老养老。

  尤其是刘彻最后的那一段诏令,他这个皇帝亲自下令部署,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层层下达任务和命令。

  向所有辖区内登记在册的八十岁以上老人送温暖。

  这个温暖礼包的重量,可不轻!

  每人每月都是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

  若九十岁老人,额外增加帛布两匹,絮三斤,作为御寒衣物的原料。

  这样的赏赐不可谓不大手笔!

  就是后世天朝波ss下基层送温暖也不过如此了!

  千万不要怀疑汉室官僚系统的效率和他们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力。

  不要忘了,汉室是在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整个汉室的民间行政机构和单位,基本就是照抄的秦代制度。

  古典军国主义制度的秦政权,将他的触角前所未有的深入到了民间村一级的行政单位,甚至直接具体到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