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五百三十四节 凉州与并州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海后,大河泛滥数百年,直至战国中期,齐赵魏共同行动,筑造了金堤,将这条狂暴的河流稳定。

  数百年来的生态恶化和水土流失,已经使得这条金堤摇摇欲坠。

  一旦金堤崩塌,大河就会再次狂暴起来。

  在后世,黄河的泥沙,可埋葬了不止一个汴梁。

  而将来要付出的代价,更是无法想象的。

  旁的不说,每一次大河决口,因此流离失所的百姓,就是数以十万计甚至数以百万计。

  因此死去的人,更是成千上万。

  治理好大河,安抚住这条母亲河,可以说是当前汉室最重要也最优先的事情。

  而且,现在是最后的机会了。

  假如现在不去做,那么,将来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若刘彻没记错的话,自武帝之后,大河的名字就变成黄河了。

  一石水中七斗沙。

  而治河的关键,就在于其上游,特别是河套地区和陇右、北地这一段,只要能确保这上游水土的稳定,控制河水的含沙量。

  那么,大河就依旧是那条大河。

  纵使偶尔调皮,也不会造成太多问题。

  “那就以此数郡为凉州刺史部吧……”刘彻拍板道:“将军对于凉州刺史,可有推荐人选?”

  州部制度,早在元德六年之时就已经定下来了。

  州的最高长官为刺史,为中两千石,享有君前直奏,巡视辖区郡县,握有弹劾不法、纠核不当的大权。

  且刺史还有直接处理辖区内民政的权力。

  路见不平,可以拔刀相助。

  但,与后世的省长、省委书记相比,州刺史还是有些不如。

  譬如,刺史本人和州部衙门本身,并不能直接干涉地方行政,它只能在地方上出了问题,或者发现问题时才能参与进去。

  这是为了给郡守县令们留点面子,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出现太大的动荡的考虑。

  毕竟,贸然在郡守这样的封疆大吏脑袋上安个上级,很容易造成郡守威权不足,而地方豪强膨胀的结果。

  义纵,自然深知此事的敏感,所以,他俯首拜道:“启奏陛下,臣以为,事关重大,陛下当召开廷议以公决之……”

  刘彻闻言,不无不可的点点头。

  州刺史这样的重要位置,自然是要放在廷议上讨论的。

  但,其实义纵要有合适人选,刘彻其实也会采纳。

  因为,义纵的眼光,至少在现在来说,是无敌的。

  这些年,他举荐的官员,都是在水准线之上,甚至有好几个非常优秀的人才。

  不过,既然义纵不愿意沾染这事,刘彻也就没有多说了。

  “那另外一州,就以并州为名吧……”刘彻想了想,就说道。

  这样,历史再次彻底改变。

  朔方刺史部消失了,凉州和并州则向西移动了一格。

  且刺史部再非是一个直行的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