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五一章 清明节_贞观逍遥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洛阳城里住了好几天,陈宇无非就是让白马寺的僧人把整个寺院从里到外都打扫了一遍,又领着玄甲军去龙门山兜了一圈,当初马二郎这些流寇的寨子如今已然荒废,杂草丛生之间只有一些动物的骨骸残留,显然是很久没人来过了。

  陈宇放下心来,看起来流寇的问题倒是彻底解决了,反正李二就是来白马寺烧个香,只要不是有人攻打洛阳城就行,大家得过且过。

  三月上旬的一天,陈宇得红翎信使传报,李二的銮驾已经从长安城出发,正朝着洛阳方向赶来,让城里的官员做好接驾的准备。

  陈宇拿着信报找到郑西明和王修,三人一合计,李二的銮驾走的比陈宇的人马要慢些,估计三月中旬就该到了。

  “想必圣人是趁着寒食清明之际,前来洛阳踏青了吧?”郑西明摸了摸下巴,思忖着说道。

  陈宇眼睛朝着天,自从他来到大唐后,对于这些节气还算熟悉,眼看这几日就该到清明了,在唐朝的时候,清明还不算是一个单独的节日,基本都是和寒食连在一起的。

  但是这特么不妨碍会吃会玩的唐朝人开发新的娱乐项目。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

  从节气来讲,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特有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后15天,为清明节气。按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在二十四节气中,俗演为节日的只有清明。在清明节里,讲究进行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十分富有特色的节日。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分裂,军阀割据,烽火连年,尽管如此,但人们对扫墓之风依旧重视。许多在职官员,常请假回乡扫墓。他们请假回乡扫墓,一去就达百日。而到了唐代,拜扫之风从达官显贵到庶民百姓都已十分盛行,并且将拜扫的日期定为寒食节。每逢清明节到来,“田野道路,士女遍满,卑隶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墓”。扫墓成了一时最重要的社会风尚。值得注意的是寒食节与清明节本为两个节日,但就扫墓而言,到唐代已合二为一了。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清明寒食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古代上自天子,下至庶民,都十分重视拜扫祭祖,借以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思。尊祖、敬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是宗法制的核心之一。所以寒食清明扫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