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二十三章 这是我儿子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必然的,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总不可能是一个既活着又死了的我吧?

  那也太玄幻了。

  正如薛定谔的猫,你不可能说今天观察猫已经死了,然后把黑布盖上,明天再一观察猫就活了吧?

  死亡后,失去意识,失去肉身,最后变成一具白骨,这总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吧?”

  “你拿死亡这个最极端的例子来反驳我,确实很容易说服人,但我希望你们能先来看看这个。”孟凡将众人引到电脑前,“这是我用电脑模拟的一亿次粒子实验,并记录了所有观测结果,对所有观测结果进行了整理,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有什么呢?”

  孟凡始终是一个亢奋的状态,“我们在这做的所有实验,从一开始就已经先入为主的代入了经典物理思维,而我们的观测结果也就毫无意外的符合经典物理理论。

  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所谓的常规认知,这种常规认知是印在每一个人的大脑里的。

  但是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真的如我们常规认知的那样么?有没有可能,这个世界其实和我们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只不过我们眼中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罢了。

  一直以来都有人将量子力学与佛学结合,提出了境由心生的观念,认为我们的意识决定了我们看到的世界。

  可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有点太瞧得起人类了,世界的样子根本不是由我们的心境决定的,也无法靠我们的心境决定,世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根本与我们人类无关,我们就是极其渺小的存在,甚至比很多人以为的还要渺小。

  我们眼中世界的样子,是由我们的认知水平决定的,我们看出来的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是因为我们太落后了,是因为我们的眼界只够看到真实世界的一个角落罢了!

  说白了,就是管中窥豹!”

  “可不管是哪一种状态,还是用生和死来说,都是符合我们的常规认知的啊,并不是说只有我们看到的结果才符合我们的常规认知。”

  “但是这个叠加状态就不符合我们的常规认知啊。

  我就回到你说的生死问题上,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人死如果如同一个大树的衰亡,站在大树的角度,那就是死,可假设人死其实是一片落叶的凋零呢?

  是不是就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路?

  此时站在这里的你我,是树,还是树叶?

  同时,死亡,是以树叶为单位,还是以树为单位?

  人的死亡,是否如我们所理解的死亡一般呢?”

  “孟凡,你有这样的猜想当然没有问题,但你的猜想太过大胆,且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如果要去印证你的猜想,难度极高啊。”

  “其实我已经做了几种可能的世界模型,只不过...常规理念的限制太大,如果这个时候能找到一些有利的证据就好了。”孟凡面露不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