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百二十二章 谏逐客令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笑了,“这些话,米国听得进去确实是在帮米国,但米国如果听不进去,那就是最大的嘲讽,并且会在很多人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那你就不担心他们听进去?”

  “世界大环境变化到这般地步他们还不改变策略,他们能听进去个鬼。”

  “哈哈哈哈。”孟谦大笑几声,“孙姐现在真是越来越有趣。”

  ...

  从8月9日开始,不仅仅是华夏,关于这种对华夏留学生的极端抹黑逐渐蔓延到了印度,东南亚,甚至是欧洲。

  毕竟,印度和东南亚留学生这两年日子也不好过,欧洲则是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态度,趁着这个机会彰显一下欧洲对亚洲留学生多好,欢迎更多的亚洲留学生到欧洲去。

  等到8月12日,孟谦的风信突然发表了一篇文章:《谏逐客令》。

  文章封面采用的就是李斯的《谏逐客令》。

  “米国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其包揽天下贤士,聚天下能人,集天下之所长,建一国之辉煌。

  米国之所以能持续强大,是因为其懂得取之于人才,用之于人才,将人才奉为座上宾客,给人才以安居之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米国用事实向世界证明,开放包容是强大的根本,反之,封闭自我往往容易自毁长城。

  几十年来,海外人才在米国建立累累硕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而他们想要的,只不过是一份稳定而已。

  巴斯德曾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一句话引发长年争议。

  在我看来,很多人并没有理解这句话,科学与科学家,本是两个概念,随着这两年全球合作项目的增多,大家应该逐渐意识到科学无国界这句话的含义。

  科学本身,就是不该有国界,而科学家,出生那一刻就是有国界的。

  可问题是,对于科学家的偏见,可能将导致科学有国界的发展。

  因为科学是否有国界,其核心就在于强国之开放,全球之和平。

  为了科学的发展,我们期待的当然是一个无国界的科学环境,而为了更好的维护无国界科学的发展,我们需要是的对科学家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

  但最近,事情正在往一个糟糕的方向发展。

  虽然大风集团遇到了一些麻烦,但在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我们还是希望大国都能有大国风度,有大国担当,更重要的,是有大国感恩。

  船行千里,无水不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因此,无论是从一国的强大,还是从科技的发展,亦或是从全球的平稳角度来说,我都希望大国不再有极端的偏见。

  虽然2000多年过去,很多情况已然不然,但《谏逐客令》或许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愿人才无需再恐慌,愿世界早日脱离混乱。”

  ...

  正如孙晓静所说,米国如果能把这些话听进去,那是在帮他们,可问题就是...

  孟谦发问文天晚上,米国推特发出消息:米国的伟大不需要华夏人。

  孟谦再次翻出自己的推特小号,赶紧去点赞。

  ...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