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二十章 贸易逆差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低的产品,我想大部分企业是干不出这个事情的。

  而且关于自己造这个事情其实是有必要深入讲一下的,因为不管怎么说,开始更多的自己造东西肯定是一件好事,也算是从造不如买到买不如造的一个转变。

  按照过去的历史,只要印度能坚持,多专注一些自主研发,熬个十年二十年产品质量也就起来了,从德国到米国到霓虹国再到华夏,其实大家都有这样一个过程。

  可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印度企业没有供应链优势,印度企业造出来的产品性价比跟华夏产品完全没法比,而且更重要的是,更多国家的企业在进入新供应链规则之后得到了规则红利。

  也就是说,印度自己造的产品不仅性价比比不过华夏产品,也比不过那些或许也是刚开始走上自己制造的国家。

  当他们决定自己造的时候,全世界已经进入了从自己造到全球合作造的转化。

  用一个大家比较好理解的例子来说,二三十年前单打独斗也能闯出一片天,但是在2019年的当下,单打独斗不是说不可能成功,但确实很难成功,现在不管做什么都开始讲究团队。

  而制造业的情况就是,过去每一个国家都在单打独斗的创建自己的制造业优势,但是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合作的制造时代,靠单打独斗已经很难成功了。

  印度选择自己造确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晚了一步,尤其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问题不仅仅只是出在芯片这样的核心零件上,而是整个制造业都过度依赖进口。

  更严重的问题就是,他们现在似乎并不太愿意接受国际间合作的新规则。

  所以印度的问题不只是对华夏的贸易逆差问题。

  如果他们不做出改变,如果他们不接受新环境,过不了多久,他们将会陷入比过去更加依赖进口的局面,会有更多来自全球各国的产品进入印度,他们的产品则很难出口。

  而且这一次的依赖将会变得无比被动,因为,过去他们还能用市场去交易一些东西,未来他们连交易的资格都将失去,因为他们是被市场,甚至是被时代淘汰的。”

  有大佬对问题做了一个大致上的解剖后,印澳对华夏贸易逆差的事情开始进一步发酵,尤其是更多的国家开始跟着披露数据。

  东南亚前段时间开始抢印度的软件订单早已成为了全球皆知的事情,这场的订单的争夺也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从10月2日开始,非洲,中东,东欧,拉米多国陆续披露前三季度数据,这些数据显示,他们都在疯狂的蚕食印度跟澳大利亚的海外市场。

  而就在当下的全球线上电子科技产品展上,这个事情爆发了。

  这次线上展本就是奔着采购去的,而物流的便利,价格的优惠,沟通的高效以及整个平台辅助系统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