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章 京师风向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瘦削脸垂下眼帘,沉声说着自己的猜测,“没准朝廷还需要调东江军入关,平定民乱呢!”

  大胡子眨巴眨巴眼睛,叹了口气,说道:“民乱是越来越厉害,从陕西到山西,听说又蔓延到了河南。朝廷着急,也不意外。”

  停顿了一下,他的神情又变得笃定,说道:“今年就算不能平定全辽,已经围住了辽阳,打下来也算是大胜。”

  “听说奴酋皇太极的儿子豪格,就在辽阳城。”胖酒客又兴奋起来,说道:“老子已经千刀万剐,儿子也逃不掉。等郭帅将其活捉,送到京师零割,又能看一回热闹。”

  “上一回没抢到奴酋的肉,这回可不能落下。”大胡子挟了一快子菜,在嘴里大嚼着,好象正在吃奴酋的肉解恨。

  只有切身体会,才知道建虏的残暴,才有刻骨的恨,才会明白到东江镇僻处海外,与建虏厮杀多年的艰辛和不易。

  所以,平辽灭虏不仅是东江镇军民的希望,还是因战乱而流落在国内的辽民的心愿,也是大明百姓的期望。

  尽管现在的民乱呈蔓延之势,但还没到河南,直隶也没受影响。准确地说,只是多了很多逃难的灾民,社会秩序还是稳定的。

  而在大多数百姓心里,造反的饥民成不了大事,辽东的建虏才是心腹大患。只要辽东平定,朝廷腾出手来,民乱很快就能解决。

  雅间内,几名文士模样的人,也在饮酒谈天。

  听着外面平头百姓的议论,天启年状元、现经延侍讲官的文震盂摇头道:“毛文龙和郭大靖连朝廷都敢欺瞒,实在是胆大之至。虽说兵不厌诈,可这也不是为臣之道。”

  与文震盂同科的进士倪元路,现为翰林院编修,听得文震盂此言,却是笑道:“文兄此言差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既时机成熟,提前发动也在情理之中。”

  关键是毛文龙和郭大靖并未说明是借朝廷来麻痹建虏,虽然明眼人都看出来了,但谁没事儿找事儿,非要在这上面找毛病。

  若说是拖延平辽之期,自然为人所诟病。人家提前平辽,难道还有错啦?

  翰林院庶吉士冯元飙笑着说道:“万岁龙颜大悦,都不以为意,文兄就不要纠结此事了。”

  皇帝不急太监急,崇祯都高兴得不行,只有文震盂这个古板的家伙还看不惯毛文龙和郭大靖。

  文震盂端起酒杯,闷闷地喝了一口,说道:“现在满朝上下,都没有言说毛文龙跋扈擅专,东江镇僻处海外,有听调不听宣的迹象。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文官对于武将的敌意和鄙视是根深蒂固的,哪怕毛文龙和郭大靖战功卓着,依然不受文官所喜。只是形势使然,不再敢公然发难而已。

  “既然已经平定辽东,就该由朝中派官治理,毛文龙依然要保持军卫制,是何居心?”文震盂喝着闷酒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