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五十一章 奉旨并辽镇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对于毛文龙少有的关心,方正化只是哈哈地笑了几声,慨然道:“毛帅关切,杂家心领。但皇命在身,杂家又岂惧生死?”

  毛文龙拱了拱手,倒不似作伪地赞道:“公公大义凛然,忠诚事君,毛某佩服。”

  有点危险,但却不大。粮饷已经由东江镇控制,按月供给,不怕辽镇不低头就范,除非造反叛国。

  送走了方正化,毛文龙又继续写未完的奏疏。

  平辽灭虏已经完全由东江镇主导,这得益于东江镇主动地削减和控制粮饷,才使崇祯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而东江镇要自己解决相当一部分的粮饷物资,就需要保持目前的政策,并借助于土地的不断增加,来维持财政收入。

  要知道,尽管给予军民很大的优惠政策,但百姓们创造的财富价值还是要超出官府所付出的。

  其实,土地越多,财政赢余越大,这与大明的赋税收入是差不多的模式。

  但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在辽东没有众多不纳粮的士绅,更没有土地兼并,以至象大明那般钱粮的大量流失。

  大明国内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朝廷财政窘迫,民间百姓饿殍遍地,贪婪自私的官绅却不纳钱粮,或是利用漏洞逃避赋税,家中豪富却不肯为国出一文钱。

  所以,郭大靖率先提出了“因粮”之策,以解决朝廷财政困难,让底层的百姓喘上一口气。

  “所谓因粮,即按财产多寡进行赋税的增减。微臣以为,以赋税五两为分野较为适宜。缴纳赋税五两以下者,不予加征;五两以上的富户,分别加征……”

  “为慎重起见,可选一地作为试点,委任能员干吏,施行之后观其效果,再予以全面推广……”

  毛文龙写完奏疏,却没有派人送出,而是收藏起来。

  现在给皇帝上奏,不是好时机,当务之急是平辽,平辽以外的事情能不管就不管。

  何况,毛文龙也清楚得很。这本奏疏一上,他很可能成为官绅豪富的公敌。

  当然,并不是郭大靖要他上这本奏疏,而是在闲谈中提起。并且也说明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尽快平辽,再向朝廷上奏提议。

  只要建虏完蛋了,大明就还能继续维持,至少会比历史上撑得时间更长远。

  郭大靖忘记了卢象升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因粮”之策,如果在他之前,正好。在他之后,也无所谓。

  反正,“因粮”和“清屯充饷”两大救国良策,都被崇祯的反复无常给毁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不仅仅是崇祯的优柔寡断,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于朝堂上的官员,以及全天下的士绅豪富。

  不以雷霆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就算建虏被灭了,民乱暂时被镇压下去了,也不过是给大明多续几年命而已。

  只要朝堂上还是文官当道,对官绅的优待政策依旧,什么样的救国良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