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一章 吐槽关宁锦防线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口茶水,自失地笑了笑,说道:“郭将军所言极是。杂家心知如此,可想到万岁殚精竭虑,就不由得急迫难耐。”

  郭大靖点头表示理解,缓缓说道:“万岁既以平辽为第一要务,便当洞察形势,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如此,灭虏亦不远矣。”

  “郭将军但说无妨。”曹化淳看郭大靖脸现犹豫,赶忙说道:“杂家是个老实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也绝不出口。”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既如此,那郭某就畅所欲言了。”

  拿过纸笔,郭大靖简单地画了下辽东的地图,把重要的地方都标注。比如辽阳、沈阳、宁远、锦州等等。

  “关宁军占着宁远、锦州,再往东过大凌河,就是地势平坦的广宁地区。东江军占据着辽南的金州和辽东的镇江地区……”

  “作为京师屏障的话,有山海关和宁远就足够了,出了狭窄的辽西走廊,占领锦州或大凌河城,实在是徒增朝廷负担,却无实际用处……”

  “锦州、大凌河城,以及广宁地区,建虏弃之不取,就是设下的诱饵。宁锦之战就能说明,关宁军既无野战之力,更无敢战之心。建虏来攻时,只能是各守各城,不动如山……”

  “特别是锦州,与宁远相隔,中间有松山、塔山、杏山,极易被建虏切断,成为孤立据点。介时,出兵援锦,便要与建虏野战厮拼;不援不动,则坐视锦州被围攻……”

  “更重要的是,关宁锦的粮草物资全靠内地供应,千里运粮,损耗极大。宁远还能走海路,锦州则更加糟糕。”

  “关宁军守城有余,进取不足,十几万人马堆在狭长的堡垒线上,空耗粮草物资,对建虏却没什么威胁。依某看,不如退守宁远和山海关,多出来的人马填补宣大和蓟镇,以防再有入寇之事发生……”

  郭大靖早就想吐槽关宁锦防线了,既称防线,却不能守住一块稳固的基地屯田自给,只能龟缩于一连串的堡垒中,进不可攻,退也难守。

  要说山海关之外需要战略缓冲,有宁远也就够了。何况,辽西走廊的狭窄,也不适合建虏深入攻打关城。

  涉及到大明对外战略的问题,以及众多从关宁锦防线伸手捞钱的文官武将,本来是很难更改的。

  但经历过建虏入关之后的种种,崇祯肯定会有心理上的变化。在郭大靖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纠正错误的机会。

  袁崇焕和关宁军的真面目已经暴露无遗,把弃皇帝、京城和百姓不顾的关宁军,说成军阀也不过分。

  历史上,崇祯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但那时候,东江镇已经被袁崇焕搞垮,关外只剩下关宁军还能凭借城池大炮,抵挡一下建虏,捏着鼻子也得养,也得用。

  现在则大为不同,东江镇屡次战胜建虏,在战力上已经超过关宁军,这是眼见的事实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