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百三十七章 万事俱备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影,时而重合,时而分开。

  …………………

  时间不管是快是慢,都是依着个人的心理。有的人觉得岁月如梭,有的人觉得度日如年。

  郭大靖赶到旅顺港,参战各部也向旅顺和大连集结,大量的作战物资从各地运来,屯积于港口旁的货仓。

  水师的船只、林家的四条大沙船、捕渔船队或是停靠港口,或是向两大港口赶来。

  此时,已经是十月初六,据紧急送来的情报,皇太极已于十月初二祭天后,率军从沈阳起行,名义上是征讨察哈尔部。

  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以及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贝勒贝子随行,二贝勒阿敏和济尔哈朗、豪格、杜度留镇沈阳。

  毛文龙掐着时间,发出了给朝廷的奏疏。

  他在奏疏中提醒崇祯,根据刺探而来的情报,建虏名为征讨察尔部,实则要绕道入关,要崇祯赶紧加强蓟州的防御。

  这个时候加强防御,已经晚了。但也不是无计可施,从山海关或关外调兵赶去蓟州协防,还是来得及的。

  但依着崇祯的思维,估计是不会听的。只有等到建虏真的入寇,他才会如梦初醒,慌作一团。

  历史上,袁崇焕也意识到蓟镇的防守空虚,曾提议从关外调兵驻防。

  但在毛文龙的弹劾之下,逼得袁崇焕信誓旦旦地为哈喇沁等部背书,哪还能自抽嘴巴,说出“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的屁话?

  旅顺港内,桅樯如林,停靠的船只密密麻麻,还不时有船只被导引入港,有序地停靠。

  郭大靖从窗户收回目光,微笑着转过身,看着林天佑带着两人入内施礼拜见。

  “小民陈虎忠(赵连城)见过郭将军。”

  陈虎忠和赵连城都是中年人,一个方脸大耳,一个圆脸小眼,共同之处便是肤色,一看便知是惯于海上风浪。

  “不必客气,二位义士请坐。”郭大靖伸手示意,待三人落座后,微笑着说道:“耽误几位赚大钱,实是感激不尽。”

  “郭将军客气了。”赵连城眨巴着小眼睛,笑呵呵地说道:“莫说是付了佣金,便是不付,小人们也愿为东江军出力,打建虏平辽东。”

  陈虎忠笑着点头,附和道:“商人虽言利,可也有爱国之心。东江军力抗建虏,屡战屡胜,我等能效微薄之力,实在是荣幸之至。”

  郭大靖拱了拱手,即便是商人,他也不低看,保持着应有的尊重。

  四艘沙船的载重都在七百吨上下,属于中型偏上。

  只按载重量的话,差不多能载七八千人。尽管不能这么算,因为人不同于货物,不能堆积。可只装物资的话,也解决了大问题。

  正因为有了这额外的助力,跨海远征的部队又有增多,那就是从镇江堡和宽甸地区调回的两千特战营精锐。

  同时,在武器装备上也有增加,主要是又额外携带了不少地雷和炸弹,以及几十门佛朗机炮和弹药。

  在火力上,远征部队比计划中又得到了很大的加强。这使得郭大靖的信心再度高涨,在这场事关盛衰的决战获得胜利。

  看向林天佑,郭大靖笑着点了点头。他们的关系,感谢已经不必表达得太过明显。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