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九章 远大目标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利设施,再加上金州河流较多,又是海洋性气候,就算是荒旱,也不致于绝收。只是歉收的话,凭土豆的高产量,影响也不会太大。”

  “还有从江南、海外的购粮,今年要达到十万石,就是人口再多上一倍,应该也足够吃了。”

  与南洋贩粮的海商搭上关系,就要建立稳定的商贸关系,不能缺时再找,丰收了就不答理人家。

  随着小冰河大灾害的蔓延,粮食就是最宝贵的资源,这种情况至少会持续十几年。

  所以,郭大靖已经与海商签了协议,每年购粮八万石,江南的粮食则减到两万石。

  反正林家也不指望靠贩粮赚钱,郭大靖就把份额让给走南洋的海商,以便维持住这个长期的供应商。

  “十万石也不是最高的限额,还可以再增加。”郭大靖微笑着说道:“大帅尽管放心便是。”

  毛文龙长出了一口气,拍了拍郭大靖的胳臂,感慨地说道:“买粮的花费报给陈副帅,让他分批分期地补给你。”

  郭大靖笑了笑,拱手说道:“多谢大帅。”

  话不用多说,毛文龙也知道郭大靖不太在乎钱,但他也知道现在金州的财政在发行军票后,还算不错。

  正好赏功银也快运到了,四十多万两呢!还有袁督师发来的十船粮食,官府一下子就能轻松下来。

  原来还为了军票陆续到了兑换期而发愁,可现在看来,一年的流通回收,老百姓手里的军票已经所剩不多。

  就是兑换给老百姓银子,也大多是要重新进入流通渠道,逐渐被官府收回。

  而之所以设定兑换期,就是给军票背书,并加强官府和军票的信用,稳固军票作为货币的地位。

  去年发行的兑换了,今年还在发行,这样滚动下去,财政资金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

  长此以往,军票的信用越来越稳固,作为信用货币也就在潜移默化中被老百姓接受和承认了。

  也就是说,在东江镇的地盘,在军票的发行使用的范围内,不需要金银。只要官府愿意,能印出巨额的资金来花用。

  不管是发放军饷,还是收购粮草等物资,内部流通的军票,将彻底解决东江镇的财政问题。

  意义如此重大,但未必有人能够完全理解,主要是他们想不到那么长远。

  毛文龙却是知道的,因为有大明的宝钞在前。也正因如此,他也知道大明宝钞是如何变成废纸,为老百姓所抛弃的。

  两人的交谈从军事行动,说到了辽东形势,又扩展到了朝廷动态,以及建虏的情况。

  气氛愈发地融洽,说话愈发地随意,敞开心扉、有啥说啥的那种。这已经不是赞赏和恭敬,就是忘年交的掏心窝子。

  “李成梁,边帅武功之盛,两百年来前所未有,却只得宁远伯之封,本帅又岂敢有更大奢望?”毛文龙摇着头,说道:“晋爵封侯,不过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