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章 小吴三桂_潜伏在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部分,甚至正在建造的工地都看了个仔细。

  开学典礼上,乾隆先作了训示,接着军机处,学部和大学堂的官员分别作了讲话,几千年来第一所综合大学就正式开学了。

  放开海禁,得到了沿海各省的积极向应,因为不仅能带来交通上的便利,还可以为地方上带来不菲的收入。

  九月,广州、漳州、宁波、上海四个海关相继开关,货物进出口自由往来。

  由于几个月前就已经昭告天下,各路商人们都做好了准备,刚一开关,进出货物量就一路上扬,海关的厘金收入也是水涨船高。

  十月,沿海各港口陆续建成通航。由于人们对坐海轮的恐惧心理,敢坐海轮的人还不多,客运量少得可怜。

  但为了赚钱的商人自古以来就是胆子大,不惧风险的。由于海运货物运费低,时间短,所以大受商家欢迎,货运量节节攀升。

  这天头晌,议过政务后,亲王、军机大臣们都退出了养心殿。

  弘昼留下了,从怀里掏出一份折子双手捧给乾隆,说道:“皇上,这是臣昨日去看十七叔,他委托臣转呈皇上的。”

  “哦?”乾隆接过折子,放在小几上,问道:“十七叔说什么了?”

  “天凉以后,他的病更重了,走路都有些吃力了。他说身子骨实在顶不住了,奏请辞去所有本兼各差。”

  “还说因为自己年纪小,没赶上圣祖爷南巡,所以一直以来有个夙愿,想去江南看看。现在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想在有生之年,实现这个夙愿。”

  “也巴望着江南不似北京这样冷,到了那面儿,他的病能好过些。因不奉旨不能出京,所以让臣代为叩请恩准。”

  “准了。”乾隆道:“你去跟十七叔说,差使的事不要他操心了,叫他出去好生将养,家里面我们自会照应着。这时节运河上船少,叫他坐船去,能少些辛苦。”

  “叫军机处行文给两江总督,安排好果亲王在江南一应事宜,明日我再差人送去些程仪。”

  弘昼正要辞出去,乾隆又道:“老五,你再跑一趟,去宗人府传旨,把十叔、十四叔都宽释了吧,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

  “遵旨,”弘昼应着,却没有马上走,略作迟疑,又道;“皇上,十叔、十四叔夺爵圈禁多年了,一大家子人,全靠宗人府那点银子……”

  “你说得对,都是圣祖爷的骨血,他们过得不成样子,咱们脸上也不光彩。”

  “明天朕就下旨,着封十叔、十四叔奉恩辅国公,这样既有了身份,也有了俸禄。等得空了,我也去看看两位叔叔,再赏赐一些,日子也就过得了。”

  “皇上放心,臣弟自然也会常照应两位叔叔的。特别是十四叔,打小就疼咱俩,见到龙潜时的先帝爷都没有笑容,见到咱俩,从来都笑得什么似的。”

  “好,就是这话,去和两位叔叔说,好生将养身子。终归是一家人,不管以前如何,都是上一辈人的事,我们兄弟自然不会挂心。”

  “希望叔叔们也不要总是窝在心里,若有什么话说,可让你代奏进来。”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