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13章 区别对待_带着警花闯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土地作为带不走的不动产,价格已经一落千丈了,朝廷的负担会减轻许多。而且蒯越还想出一个办法,朝廷只付一半的款项,另一半的款项用今后三年的税收予以抵扣。对于这个折衷方案,刘欣其实并不太满意,但也只能做出妥协。

  又过了几天,长安城开始忙碌起来,一大批来自草原部落的俘虏被押了回来,这些人男女老少都有,是各部落头领的家眷,既有鲜卑人,也有乌桓人,还有一些其他小部落。刘欣君臣齐集太庙,举办一场献俘大典,盛况空前。

  长安城的太庙早在更始之乱的时候就已经毁于战火,洛阳城的太庙也被董卓付之一炬,现在的太庙是刘欣下令工部重修的。与过去不同的是,这座太庙虽然占地颇大,却没有以前的金碧辉煌,很简约,但也显得非常庄严肃穆。

  整个太庙由三座大殿组成,中间一座大殿自然供奉着大汉历代帝王的牌位和画像,而左边一座大殿则供奉着自大汉开国以来,历朝历代功臣、名将的画像,刘欣将这座大殿命名为功臣阁。这是刘欣受到后世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启示而设立,略有不同的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功臣,他们的画像只有在他们去世以后才有资格挂进这座大殿。

  刘欣将自大汉开国以来的功臣名将都列进去,就是要弄出一个流芳百世的氛围,激励现在的人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谁都想名垂青史,受万人景仰。但是刘欣却规定在世的人是不可名列其中的,这就提醒那些大臣们必须时刻保持自律,否则晚节不保的话,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大汉开国已经四百多年,功臣、名将不计其数,但是能够列入功臣阁的却寥寥可数。不过,刘欣对帮助自己打天下的老臣却十分宽容,公开宣布,只要他们不触犯国法,都有机会名列其中。比如,早在襄阳就因病去世的蒯良,他的画像如今就悬挂在功臣阁里。还有在阻击颜良的战斗中丧生的史涣、王威,他们的画像也挂在里面。

  而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右边一座大殿里陈列的却是许多小人物的名字。这些小人物都是在历次战斗中牺牲的,既有各大军团的士兵和幻影秘谍,也有普通百姓,甚至还有为汉军担任过向导的匈奴人。这些人虽然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他们的名字现在都被刻在一块块石碑上。刘欣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即使你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只要你是为了大汉的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牺牲的,都将永垂不朽。

  尽管献俘大典可以提振民心、士气,震慑心怀不轨的宵小之徒,但是刘欣还是选择了低调进行。参加献俘大典的只有五位内阁学士、六部尚书以及各大军团的正副军团长,还有三个来自漠北草原小部落的族长,而早已经归附大汉的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