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6、现实的谷底_草根石布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通过水路穿出“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屏障前往平坦的长江中下游,外内这边产的桐油、生鬃等各种物资送出去,又把湖广浙一带的货物送进来中转到西部各地,所以才成为水路码头重镇,现在城市不断扩张,所以北部区这样稍微平整的地方当然是首要发展的优选,大量依旧还在各种山地中的偏远区域却成了拖住江州这个全国最大直辖市后腿的包袱,所以江州一直以来也是全国最大的外出务工劳力的输出地,已经二十一世纪了,这些偏远点的地区依旧把当兵提干、进城打工当成唯一的出头之路,连读书都要排到后面去。

  这样的现实之下,石涧仁唐建文他们还把大唐网这样一个立足全国、放眼全球的互联网企业放在江州,真是有点太过离奇。

  看看越野车窗边经过的这些农家房屋吧,靠近路边的稍微好点,还有红砖青瓦,但也仅仅是正面朝着马路的会贴点瓷砖显得气派些,其他三面都是裸露的土建砖面,而再偏僻一些的农家民居,就跟石涧仁小时候在山里看见的那些农户一样,残缺得好像狗啃过似的土墙破瓦房子可能放到一两百年前去,也是这样。

  外面的世界已经变化成什么样了,这里依旧纹丝不动,那些穿着破旧的农户还是过着跟一百年前差不多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不过就是换了个皇帝掌权,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变化。

  最后这点感受虽然有点夸张,但起码抵达风土镇的时候,石涧仁依稀就是这样觉得的。

  耿海燕说得没错,这种山里的镇,就只有一条街稍微热闹点,然后隔着一条小河沟对面破旧得肯定是百年前建筑附近,有片新修的高大气派建筑,稍微问问路就知道那就是现如今的镇政府!

  整座镇上,最为漂亮崭新的镇政府大楼,这个一共才一万八千人口,一条街场作为镇政府所在地,下辖八个行政村的屁大点个镇,居然修了一栋六层楼高五六十扇窗户的雄伟大楼,而且还是依山而建半坡上,走上去之前有宽阔的上百级台阶!

  官老爷们自然可以坐车从侧面的蜿蜒公路到大楼门前,而老百姓要来办什么事情,那就真的好像古时候觐见皇上到皇宫了!

  把车停在这片建筑下,石涧仁都不好意思开上去,决定回过头可能要找公司换一辆低调点的车过来,不然老百姓看见这位副主任开着这辆又白又大的进口车,估计又要骂娘,骂自己是贪官!

  怪不得自己过来经过镇上街道靠边询问镇政府所在地的时候,那些居民脸上带着多么明显的讥讽表情!

  仰头眺望那巍峨的建筑和宽阔长长的梯道,石涧仁觉得脸上好像被打得火辣辣的,这简直就是一座耻辱碑,让周围三乡四村的老百姓看了都会忍不住大骂党国的耻辱碑,真不知道决定修建这座建筑的镇领导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又不知道那些天天走进这里面上班的公务员是什么心态。

  齐雪娇来看见估计也会瞠目结舌。

  石涧仁拾阶而上,忽然想起三年多以前,自己陪着王雪琴曾经去过的延安,在那座共产党人从逃亡落败土匪慢慢成长为全国熊熊火焰的根据地里,他俩参观过一座烈士陵园,那纪念碑前面就有这样一条长长的台阶。

  如果那些付出了生命换取共产党天下的烈士们能看见这一幕的话,不知道会不会气得从坟墓里面爬出来狠狠的抽这些狗官的脸。

  同样的台阶,走在那边只有肃穆跟尊重,这里换来的却是满满的唾弃和冷眼旁观。

  而且弯腰走上去,额头已然带汗,就像前朝时候那些当铺故意要把柜台高得俯视每个穷人一样,紊乱带累的呼吸和心跳已经自然而然的低人一等,回头眺望四周所有老百姓都在脚下啊。

  再看看这阶梯顶部大楼上醒目的八个大字“团结、勤政、廉洁、高效”,石涧仁都要哑然而笑了,这就是最大的讽刺吧?

  石涧仁有点怀念吴晓影或者赵倩喜欢拿在手里的数码相机,叮嘱自己记下来,下回自己的参观团来看看的时候,给自己也带上一部。

  非常有必要把这一幕都记录下来。

  现在他很想看看操持这等场面的人,是什么嘴脸!(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