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1 野生大黄鱼的传奇历史_我的深海渔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只能祈愿这种美丽的鱼儿不要从大海中永远消失,或许会有很多人赞同环境治理,保护环境,但绝对没多少钱支持海上的噪音治理。

  不过,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加强,大黄鱼要真正灭绝也不可能,最多也至少野生的大黄鱼数量越来越少。

  但养殖的大黄鱼,跟野生大黄鱼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的。

  袁枚著名的《随园食单》中有句论断,“大抵黄鱼亦系浓厚之物,不可以清治之也。”他的意思是说黄鱼本身就是味厚的鱼,不可以用清淡的方法来料理,这里的黄鱼,指的就是野生大黄鱼。

  鱼在我国的年菜中有着特别的地位。

  所谓无鱼不成席,除了年年有余的口彩,鱼本身代表了一种珍味。

  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遗憾可见,对于非原产地来说,鱼是非常难得的一道美食。

  我国人工养殖鱼的历史非常悠久。

  最早的稻田养鱼始于东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养殖始于唐代。

  但进入池塘的四大家鱼却千年不“生孩子”,因为它们千万年来都是要通过在自然水体中定期洄游才能完成性成熟和产卵繁育。

  池塘养鱼,历来要靠在自然环境中捕捞鱼苗,产量规模注定有限。

  直到1950年代,才陆续实现了技术突破,成功人工繁殖四大家鱼的鱼苗,人工养殖鱼类技术,才实现了质的飞跃。

  大黄鱼曾经是我国的国民鱼,它是海边人家的家常,还曾经是内地许多城市居民童年的美味记忆。

  当年舟山渔场千帆相竟争捕大黄鱼的场面,不知道要比今天纪录片里表现的查干湖冬捕壮观多少倍。

  对于食客来说,野生大黄鱼最大的特征是蒜瓣肉。

  蒜瓣肉是对鱼的肉质的一种形容。

  只有白嫩几乎无刺,肉块像蒜瓣一样完整的鱼肉才叫蒜瓣肉。

  大黄鱼就是蒜瓣肉质的典型代表。

  拥有蒜瓣肉的鱼屈指可数,像野生大黄鱼这样,拥有绝美蒜瓣肉的鱼,简直就是天赐之物。

  在我国的部沿海,尤其江浙地带,大黄鱼早年是当地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拥有历史悠久传统渔场的宁波,大黄鱼更是地方饮食中的核心角色。

  在各种版本稍有差异的宁波十大名菜中,黄鱼有关的菜一般要占到4种,如苔菜拖黄鱼、黄鱼鱼肚、彩熘全黄鱼、腐皮包黄鱼等。

  这些名菜今天虽然也有,但却再也不是昔日里的野生大黄鱼了。

  我国捕食野生大黄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三千年前的上古时代。

  据早期著名地方志,唐代陆广微所著的《吴地记》记载,阖闾十年(公元前505),浙东沿海已有捕捞大黄鱼的活动。

  明代《华夷花木鸟兽珍玩》中记载“石首鱼,海郡民发巨艘入洋山竞取,有潮汛往来,谓之洋山鱼。”

  不过,真正让大黄鱼的名字,响彻千家万户的,并不是这种传承了数千年的饮食文化,毕竟大黄鱼供应到内地的历史并不长。

  大黄鱼名字传遍全国的真正原因,与海边人家的生活关系密切。

  在江浙一带的老话中,脚踏的三轮货车叫“黄鱼车”,金条也叫黄鱼,10两重一条的叫大黄鱼,一两重一条的叫小黄鱼,干活磨洋工的行为被称为晒鲞,意思是晒大黄鱼干。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