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0章 康定和谈与技术壁垒_人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五宋斤来算,需要大概四五百贯钱,加上人工、炮弹等等,总成本必然在五百贯以上。

  而明代同样两千多斤的铁炮成本却只需要二百两银子。

  这对于财政必然是个负担。

  不过赵骏却认为,省下三十万贯岁币,造他娘的六百门铜炮,不比每年给辽国岁币强得多?

  因此坚决对日益高昂的军费开支表示大力支持。

  只是这种坚持怕也顶不住太久。

  还是那句话。

  现在民间能靠着赵骏自己的威望,以及报纸不断的宣传,勉强安抚住百姓的怨气。

  官场上由于赵祯以及政制院的鼎立支持,再加上政制院扶持了大批闲散官员上台,集结了一批利益集团,才不让百官们闹腾。

  但长此以往的话,再热爱国家的人,面对日益高涨的柴米油盐,恐怕都会陷入两难甚至对朝廷的怨念当中。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宋和辽国一样其实都在绷着,只是看谁先绷不住而已。

  但有一点好处就是,他们为了宋夏战争以及可能会到来的宋辽战争准备了近三年的时间,还算是能绷得住。

  虽然物价上涨严重,最多也就是历史上庆历年和西夏打仗,引发的粮价上涨的最高点而已。

  反观辽国那边,那是有灭国的危险,所以赵骏不断鼓舞士气,让大家坚持。

  崇政殿内。

  赵骏正在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根据我们的探马细作来报,辽国必然是最后的失败者,现在渤海的渤海人、五国女真部、东海女直部很多辽国部落,都向我们表达了善意,表示只要我们资助他们,他们绝不会跟着辽国南下。”

  “这充分说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这两句话。”

  “那现在辽国为什么还要绷在那里呢?”

  “我认为原因有两点,一是他们还是放不下曾经东亚老大的地位,不希望我们与他们平起平坐。这会严重影响到他们大辽自诩天朝上邦,万国来朝的威严。”

  “第二是他们舍不得每年几十万贯白得的岁币,再加上辽国皇帝、太后寿诞,我们都要送礼,那些都是白花花的钱。”

  “在我们后世有个故事,故事说,天桥上有一个乞丐,有位先生每天经过,看到乞丐可怜,就给乞丐一元钱。这天,先生赶时间,路过时忘记给乞丐钱。他走过后,乞丐朝他的背影啐了一口唾沫。”

  “一段时间,先生出差,不在这个城市。当他回到这个城市,再次经过天桥,看见乞丐,就走上前去给了乞丐一元钱。乞丐说,你应该给我三十元钱。先生问,为什么?乞丐说,你已经一个月没来了,所以该给我三十元。”

  “又过了一段时间,先生路过天桥,没给乞丐钱。乞丐上前拦住问,伱为什么不给我钱。先生说,我已经结婚生子,钱给了我老婆。乞丐气愤地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