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5章清流书生_明末之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国公他此刻最缺的,是能打仗的士兵或者是带兵打仗的军官,如果有足够的士兵和军官,他就有把握保住南京城,守住这里。

  南京城也都是大明文人汇集的地方,也都有许多的清流官员在这里,当刘家军兵进江南,围攻南京以后,就有许多人团结在徐国公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但是对于这些人,徐国公他是感觉到一点,那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虽然这些人也都知道,他们在保家卫国,在保卫他们的家乡,在与反贼做斗争,但是他们这些人,所能够提供的帮助,还不如一名普通的士兵。

  大明这几十之朝政,大伙都耳熟能详的就是其党争,最著名的就是东林党和阉党之争,但是东林和权阉之争仅是大明党争的一小段,朝中的党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崇祯二年史上最大的文人结社成立,成员以清流自居,反对贪腐弄权,影响日益壮大,复社被时人评价为社局朝局,互为表里。但是,复社清流参政入仕,因其利益不同,内部逐渐派系林立,矛盾集中。

  复社,崇祯二年建立于苏州,复社自我标榜为文社,主旨是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这显示的是当代的经世致用思想。

  复社由江东的多个文社结合而成,如,云间几社、香山同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等等。

  如果单纯以复社主旨来定位复社的性质,主旨是学术研讨。但是在这学而优则仕的时代,复社注定不是简单的文学会,它必然是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团体。因其构成之初就是多个文社的联合,所以复社成立之初就有派系色彩。

  关于东林党和复社的关系,所多人认为复社与东林党一脉相承,即复社继承了东林党的政治、治学主张,以经世致用为准绳,因此可以认为复社是在东林党的强烈影响下而形成,在普通老百姓眼中,他就与东林党无异。

  当然,崇祯二年的复社仅仅是名义上的结合,实际上复社下辖的各个小社还是单干,其成员与阉党斗法仅为个人行为,不能代表复社全员看法。至崇祯八年,这种脱离团体单干的行为逐渐力不从心,最终在现实政治利益面前,复社趋向于抱团,最终形成了复社政治集团。

  东林党是复社的直系父母,东林党的部分成员也加入了复社,这一部分人为行文故,称之为东林派,就是复社中最激进也是最具政治色彩的人。崇祯八年东林派建立了桃叶渡同难大会,这是复社转型向朋党发展的标志之一。

  复社立社之初就派系林立,结构松散;文人又自视清高,眼高于顶,互相不服,自然产生矛盾。

  其次,复社既然由多个文社构成,社员因地结缘、因乡结情,地域出身的不同,进而造成复社内部小团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