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1章乱世天堂_明末之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布他算过一笔账,如果以他们现在的情况下,他父亲离开了临清税关,光是运粮食这一块就可以拖死拖垮他们,成本扩大两倍。

  本朝时期海运相比元朝时期有所衰落,人们最初反对海运,既是海禁,又源于海运多风涛之险。海上运输在本朝时期被认为是十分艰辛而冒险的事业,特别是长途航运,本朝初年,辽东军饷短缺,令从江浙往辽东运粮,结果有近一半的运粮商船沉覆在大海之中,尽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海运经验,但长途航运仍被视为十分危险的事业。特别是在季风季节,一般只有大型海船才敢贸然出海,而且必须“习知水性风势”,“详悉水势地形”。

  本朝结束乱世,承惠于隋唐、元朝的运河发展,从而大力兴运河而罢海运。

  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水陆兼挽,仍元人之旧,参用海运,逮会通河开,海陆并罢。

  漕运虽较海运安全,但是运河的修建及使用亦有诸多弊端。

  维修运河费用巨大。运河年年淤塞,年年修筑,浪费钱财。

  本朝名臣丘浚较早提出了恢复海运的意见。他在成化二十三年进《大学衍义补》,提出海运与漕运并行的意见,其言:

  “海舟一载千石,可当河舟三,用卒大减。河漕视陆运费省什三,海运视陆省什七,虽有漂溺患,然省牵卒之劳、驳浅之费、挨次之守,利害亦相当。宜访素知海道者,讲求勘视。”

  虽然其说未成行,可以看出海运有运量大、费用低、省人力等好处。

  只是大明已经使用运河几十年,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体系,谁敢反对谁就得死,所以才会形成了明明海运成本低,却始终不使用海运的原因,就因为触及到太多人的利益了。

  这也令本朝的海运还不如宋元时代。

  刘家他们以前有刘家老爷当上临清税关主事之职,他们可以通过以最低的成本拿到了粮食,但是他不当这个官以后,也意味着刘家的势力退出运河,他们在运河的船队的成本就增加了两倍,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可以把粮食当猪料的时代了。

  而且还有一点,即使他们可以把粮食运到了济宁,再由济宁把这些粮食通过青州,运转到胶东各地去赈灾,它的运送的成本也是相当的高。

  但是他们现在使用海运,直接的把粮食从江南、淮安一线运到了浮山这里来,那就大大的降低了成本,依旧是猪料价了,最终无论是海上的运送的成本还是陆地上运送的成本,都大大的降低了。

  所以说他们跟郑家之间的结盟就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让那些不熟悉大海的人走海路,他们怕的要死,官方的船队让他们走海运,可以说能够把东西一半都弄沉没了,而郑家的船队却是走海上的老行家,他们都能远航道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