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02章 永徽四年至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02章永徽四年至

  永徽三年十二月十六日,濮王李泰痼疾发作,薨,年三十三,谥号“恭”,赠太尉、雍州牧。

  “恭”为上谥,但非尽善尽美。

  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

  这里的墓志铭与《旧唐书》有出入,《旧唐书》上记录是年龄三十五。

  至于《旧唐书》记录是太宗四子,而墓志铭记录是三子,显然是把早薨、出继楚哀王李智云的李宽给抛开了。

  永徽天子极哀,令人书《大唐赠太尉雍州牧故濮恭王墓志铭》。

  “王讳泰,字惠褒,高祖武皇帝之孙,太宗文皇帝之第三子也。华盖极天,讵足仰其神构……”

  “以永徽三年十二月十六日,薨于郧乡第,春秋卅三。爰申追远之诏,式被哀荣之典,赠太尉、雍州牧。班剑卌(xì,四十)人,羽、葆、鼓吹。赙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赐东园秘器,葬事官给,务从优厚,谥曰恭王,礼也。以四年岁次癸丑二月癸未朔廿日壬寅葬于均州郧乡县之马壇山。”

  倒不是永徽天子不想让濮恭王归葬昭陵,只是李泰最后倔强了一把,宁死也要埋骨郧乡县。

  长安伤心地,不归也罢。

  马檀山也成了李泰这一支的葬骨之所,直到后世被迁坟。

  李泰的墓志铭,成为大唐诸王中记录最详尽、载誉最多的典范。

  然而没蛋用,人都死了,写再好看也是矗在坟茔前。

  为哀思濮恭王,永徽天子元日临轩不受朝。

  临轩在此处指不坐正殿而御前殿,殿前堂陛之间近檐处两边有槛楯,如车之轩,故称。

  另一释义,则为窗前。

  耗磨日,范铮隐隐有点感觉不对。

  太尉长孙无忌悍然出手,房州刺史、驸马都尉房遗爱,司徒、秦州刺史、荆王李元景,司空、吴王李恪,宁州刺史、驸马都尉薛万彻,以造反之罪而擒。

  房遗爱、薛万彻并诛,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赐死。

  据称,薛万彻受一刀不死,怒叱刽子手“何不加力”。

  一代猛将落鼐身首异处的下场,委实令人唏嘘。

  此案牵连到太仆少卿柴令武,永徽天子念其早早迷途知返,削官爵,令并巴陵公主共至甘州张掖,为太仆寺张掖左牧监牧长。

  得脱灭顶之灾的柴令武夫妇伏地谢恩,一溜烟赶到张掖去了。

  权力之争太吓人了,玩不起,还是学吐谷浑人戴上羃篱,玩什么策马奔腾吧。

  得亏范铮当初警告,要不然他家夫妇此际就是同命鸳鸯了。

  左骁卫大将军、安国公执失思力,也多少受了牵连,但因执失州羊毛一事,处罚力度又打了折损,最后配流壁州。

  九江大长公主上表,请求削食邑,与执失思力共赴壁州。

  永徽天子看了表章,一声长叹:“若大唐诸公主皆有九江大长公主之贤德,幸甚!”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