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5章 今冬无雪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5章今冬无雪

  雍州二堂。

  交卸了存问差使的李义府,品着郭景那一眼眼酸的茶汤,嘀咕道:“没有蜀椒的茶汤,是没得灵魂滴。”

  看向范铮,李义府的奸猾嘴脸难得地浮现出悲天悯人:“惨呐!从平阳古城到临汾县、洪洞(tóng)县、岳阳县、神山县、霍邑县、襄陵县、冀氏县,房倒屋塌,村村有哭声,里里飘白幡。”

  “就连下官这心肠,都忍不住捐了一贯钱。”

  此时的晋州,与太原无关,太原那是并州。

  晋州也是少数州治并无附郭的存在,治所贞观十二年从白马城移平阳古城。

  洪洞县,汉之杨县,至隋义宁元年,以县城北岭洪洞为名,沿用到后世。

  岳阳县是西魏时期的安泽县,隋更名为岳阳县,到1914年才恢复旧名安泽县(其时县治古县岳阳镇),原因是与湖南岳阳县重名了。

  冀氏县,又名猗氏县,1954年与临晋县合并为临猗县。

  既名猗氏县,是真有“猗”这个罕见的姓氏存在。

  襄陵县于元和(唐宪宗李纯)十四年,割属绛州。

  整个晋州十万口不到,死亡五千口,死亡比例逾二十分之一,伤者无数,绝对是重大灾害了。

  连李义府这种对钱格外看得紧的财迷,都破例慷慨解囊了,可知其惨状。

  莫觉得一贯钱少了,以李义府如今干拿俸禄、并无外财的条件,殊为不易了。

  真的,一心博取清名的官,除了衣食无忧,并没多少余财。

  立牌坊者不在此列。

  何况,李义府除了赡养阿娘、供养婆娘,还养了四子一女,当真是五行齐全。

  别以为官员养子嗣是只管饿不死就完了,好吃的、好玩的、带插图的书籍、书童,哪样不要阿堵物?

  多子多福的前提,是你真有实力供养得起那么多子嗣,否则这将是一场灾难!

  大唐幅员辽阔,自然灾害也层出不穷,按下葫芦浮起瓢,东水西旱不是什么稀罕事。

  灾害再多,地方官将民生放在心上,总能熬过艰苦时节。

  范铮颔首:“义府兄能恪守本心,自是最好。本官最担心的,是你行差踏错。”

  李义府轻抚鼠须:“上官却是小觑下官了。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下官不敢夸口,修身还是能做到的。”

  范铮无语。

  别人不知道义府兄,他能不知道么?

  就范铮接触的李义府而言,这是一个努力往好人方向挣扎、信念不太坚定、容易崩溃的投机者。

  对常人而言,想当一个好人都不容易,世间最多者,是有善亦有恶的凡人。

  官场上的好人,就更别提了,没有强力背景的话,当个好人比当恶人艰难多了。

  偏偏李义府别扭着想往好人这头钻,这就为难了。

  “便是来济那厮,也是个穷鬼,掏出的钱财也没超过下官。”

  李义府眼现得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