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7章 给使节界丢脸了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7章给使节界丢脸了

  大唐的使者已经上路,代朝廷安慰吐蕃与松赞干布。

  山高水长,从文成公主传递消息回来,到鸿胪寺典客令穆古出现在逻些城,小半年时间都得过去了。

  时代特色,近六千里的距离,交通极为不便,制约了双方的往来,也减少了摩擦的发生。

  吐蕃的异军突起,多少是给大唐造成了一些困扰。

  刘德敏安在松州都督位置上,唯一的目的就是扼守吐蕃东进的咽喉。

  不是大唐兵锋就绝无可能上高原,可代价过大,不划算啊!

  上高原最难适应的,还是横渡泸水(金沙江)之后的孙波如路段,过了这一段,渐渐适应了,就不会再那么艰难了。

  整个金沙江水系,为青、川与藏的地域分隔河,从沱沱河汇流为牦牛河,再到泸水段,山高谷深,水流汹涌,落差极大。

  每天无止境地翻山越岭,加之气候的冷暖变化剧烈,随从都病倒了好些,倒是穆古嘛事没有,牦牛肉吃得快活之极。

  典客署的人有很大机率出使,各种气候的煎熬都有机会尝试,身体不好是不行的。

  故,穆古虽知天命,却比许多刚刚成丁的人还健壮些,比拔剑斗野猪的唐俭也不差。

  山巅白雪皑皑,河谷热得想赤膊。

  温差过大,加上呼吸不畅,穆古只能将六名随从安置于马儿敢,让他们尽情地品尝桃花盐。

  护送穆古的步兵团,倒是啥事没有,唯独于马儿敢换乘了孙波马。

  没法,原先乘坐或负重的马匹,适应不了吐蕃的地理、气候。

  整个高原的马匹种类也有差异,孙波马最大的特色是结构紧凑,为山地马种,性格温顺。

  有记录,吐蕃马在海拔五千米以下,负重一百二十斤,日行六十里。

  数据很不起眼,可这是其他马种难以适应的高原!

  所以,大唐要图谋吐蕃,难度是很大的。

  “老老实实在这儿休养,待本官回程再捎你们回去。啧啧,这小身板有点虚啊,是不是婆娘太狠了?”

  带荤的话,是使团内部特色了。

  长时间在外头奔波,不说些荤话提神是不可能的。

  穆古说笑两句,郑重地提醒:“吐蕃人彪悍好斗,有事报身份,莫逞强。”

  若下了高原,倒未必见得谁会弱过谁,不那何他们的身子不适应高原地理。

  “郑重提醒,有小娘子眉目传情,给本官克制一点!不说番邦的习俗你们适应不了,此地原是苏毗女国所在,颇有娶男夫的习俗。”

  穆古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忠告着血气方刚的随从。

  娶男夫与中原的倒插门并不完全相同,除了主次的问题,最大的差异是女方可以多娶男夫,这一点很多大唐人是接受不了的。

  这不是杜撰,后世孙波如某地还残存这习俗呢。

  并且,这习俗还不是孤例,吐火罗在《隋书》上记载“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