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2章 高呼天子圣明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堂之上。

  华州民曹的文牒,令群臣别扭不已。

  民部侍郎高履行打了个哈哈:“民曹对接民部,倒是上下一条线了。不过嘛,改动桑麻什么的,华州也自有权处置。”

  桑麻之政,从来不是死板得不能动的,县级当然没有资格改变,州级才有这权限。

  说到底,这也是一种监督,免得下面的官员不顾庶民死活乱来。

  虽说文牒出自华州民曹之手,可从刺史到治中都具名用印了,谁也不能忽视。

  贞观天子一声轻笑:“这头倔驴,宁愿让民曹出头,也不肯上表陈述。”

  群臣一阵轻笑。

  刺史本就直达天听,上表是其专用奏事格式,哪怕只是检校刺史,也不减其权限。

  范铮只肯让民曹上文牒于工部、民部,自己却坚决不上表,隐约有点耍小脾气的姿态。

  范铮这厮不耍小脾气,味道就不对了。

  阎立德慢条斯理地出班:“华州司户参军凤护所奏,乃基于明年出蝗而言。天文、灾祸诸事,秘书省太史局未定,谁敢妄言?”

  太史局有测天文的职司,更有向天子预警的功能,李君羡遭祸那一句“女三昌”可是出自太史令之口(《旧唐书·列传十九》载)。

  别看太史局的实权不大,可人家对于超凡之道是权威,在朝廷中也只有太常寺太卜署可相提并论。

  太史令晃晃悠悠地出班:“虽太史局诸人测过,觉得明年雨水应充沛,出蝗的机率不大,然太史丞李淳风觉得,明年应旱。”

  多年媳妇熬成婆,李淳风由那个执掌祭礼的从七品上四大太常博士,左迁为从七品下太史丞。

  品秩是左迁了,实权却增加了。

  最重要的是,太常博士许多人可以当,太史局的活,能承接的人不多,李淳风恰恰是最专业的。

  所有人都知道,太史令职司早晚是李淳风的。

  就连皇帝,听到太史令陈述李淳风的意见,都有些坐不住了。

  一个个的,要不是华州的文牒,还在跟朕装傻呢?

  管它旱不旱、庶民死不死,天天高呼“天子圣明”是吧?

  工部……脾气没法发,这位亲家,自从女儿去了均州郧乡县,一直谨言慎行,一点职司之外的话不说。

  司农寺也没法讲,就司农少卿唐同人在撑着,然他在农事方面不熟。

  京苑总监明坦在朝中就是个闷葫芦,每次被点名出班,亦惜字如金。

  不用说,杨弘礼与范铮迁徙,京苑总监的士气多少是受了打击的。

  所以,通农事的基本三缄其口,不通的也漠不关心,急人啊!

  官员虽多,奈何不干人事的太多!

  “太子之意如何?”李世民憋了口气,目光转向李治。

  “臣以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哪怕最后不出蝗,防治一下也是好的。”

  “臣拙见,可令雍州、同州、商州、虢州、陕州、蒲州、丹州,依华州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