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章 不算越诉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许久未去雍州衙门的刺史李泰,着一身官服,堂而皇之地入衙。

  一路所过,从门子到参军,都恭恭敬敬地行礼。

  不管这位刺史是不是能折腾,人家好歹是办的正事,冬天那一阵虽然累,确实救回了不少性命。

  别的不说,让司仓参军与各县司仓佐开义仓赈济百姓,就不是一般刺史干得出来的。

  除了觉得这位刺史有点莽,官吏们那被现实磨炼得刀枪不入的铁石心肠,竟然莫名涌现出一股钦佩是怎么回事?

  过六曹公房时,李泰放慢了脚步。

  “不行!你这是越诉!诉者、受者皆笞四十!老夫这臀,是承受刑杖的吗?去休!这是万年县就能受理的案子!”

  司法参军果断拒绝的声音。

  谁也没有错,可诉求与职责,未必会时时重合。

  总有一个要退让,但多数时候,个人的诉求只能无奈退让。

  就算你诉者愿意挨四十笞,你还得受者愿意挨四十笞不是?

  李泰转身进入法曹公房,见司法参军正意志坚决地拒绝一名商贾的状纸。

  伸手接过状纸,李泰一目十行地扫了一遍。

  没错,就是它了。

  相里氏状告某某酒坊,收买其族人,并指使隐潭游侠儿威胁相里氏经营的谋划者,敦化坊坊正范铮。

  胆子真不小哇!

  “此案,本官接了!”

  李泰斩钉截铁地回复。

  司法参军愕然张嘴,想提醒李泰笞四十,随后想起,天下间除了陛下与太子,谁敢笞这位刺史?

  更别说《贞观律》中,对轻微违法,还可以用铜赎罪。

  李泰转向司法参军:“参军的话也有道理,只不过游侠儿为祸长安城已久,不是区区万年县能处理得了的,可以不算越诉。”

  官字两张口,说不算越诉就不是越诉。

  司法参军想了想,还是勉强认同李泰的观点。

  又不是他家三亲六故,他也犯不着维护游侠儿,更不可能与上官硬顶。

  上官说啥就是啥,前程要紧。

  即便抛开亲王身份不提,雍州刺史也是从二品大员,与宰辅是同级的,他下的结论,就是拿到朝堂上都不会轻易推翻。

  司法参军、司兵参军带着府、史、十二名问事、二十四名白直,及一些衙役,总数近百,浩浩荡荡地扑向长安各坊市抓人。

  雍州的权限很大,唯一的问题是雍州治下各折冲府,自玄武门之变后,收归了左卫、右卫,要不然抓人更便利。

  当年的雍州治中高士廉还组织雍州囚犯,于芳林门对抗隐息王的部将呢,李世民怎么可能还留这隐患?

  司法参军的职位名称,是唐朝循隋制而定的,到了开元初年才改成法曹参军之类的名称。

  细说下来,唐朝的许多制度都是抄隋朝的作业,问题就做得比隋朝好,你说李世民的表叔、老泰山杨广气不气?

  别看游侠儿牛皮哄哄的,时常说这个吏员、那個流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