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章 贞观十一年咯!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章贞观十一年咯!

  楹联这东西,还没有盛行。

  秦叔宝、尉迟敬德,还没有成为画像贴门上,门神还是神荼、郁垒,门上要么是这二位的画像,要么是桃木写上这二位的名讳——这也是“桃符”一词的来源。

  唐朝没有“春节”一词,官方的称呼是叫元日、元旦,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员,够资格的都得去太极殿参与大朝会,范铮明显是不够资格么。

  都没人告知范铮该进元日大朝会,着什么装、行什么礼。

  过年一项比较奇怪的风俗,是饮屠苏酒。

  传说中的屠苏酒从晋朝产生,以前有人住在草庵,每年除夕,将药囊丢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来放在酒樽中,全家的人一起喝就不怕生病了。

  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

  当然,各家各方对屠苏酒的配比不一,《备急千金要方》里都有一种配方。

  喝屠苏酒一项比较奇怪的习惯是: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酒。

  这个习俗与通常盛行的“长者为先”相左。

  庭院中插着不少竹竿,竹竿上头飘着长条旗,寓意风调雨顺,称之为幡,就是以后人的角度看上去像在上坟。

  这个风俗被东边倭国学了去,改了个名字,叫鲤鱼飘。

  然后一堆精神倭人大赞鲤鱼飘,却死活不承认这是倭人从大唐学去的。

  庭燎是指在庭院中间生火,除了各种赋予的吉祥意义外,它的使命就是——烧竹节。

  冷不丁一声竹节被烧爆开的,这就是“爆竹”一词的由来,据说能吓走一种叫“年兽”的怪物。

  屋子里,腊肉、熏鸡、焙鱼悬在一角,两匹细花绢布、几十刀土纸等物彰显了范家小康的财力。

  家中除秽,只要不是家境实在贫寒的,早就弃厕筹而不用了。

  晋·范宁《文书教》:“土纸不可以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

  当时就已经有了“土纸秽用”的说法。

  唐朝大中五年,有一位大食人从大唐返回后写道“他们(中国人)不甚注重清洁,日常排泄后不用水洗,只用草纸去擦”。

  所以,这个时代还用厕筹,不是家境有问题,就是爱好独特。

  至于绢布,除了可以充当铜钱的等价物之外,就是成为元鸾超度的剪下亡魂。

  不知道为什么,元鸾对自己的女红有迷之自信。

  哦,这也是庭院中彩幡飘飘的原因之一。

  “舅舅,范铮舅舅!”

  甄行、甄邦换了一身新衣裳,脚踏大虫绣像的皮靴子,戴着那个可爱的大虫帽。

  叫大虫是因为避讳,谁让本朝太祖的名字叫李虎呢,该避讳就得避讳。

  比如,好好的虎牢关改成了武牢关,成语管中窥虎变成了管中窥豹,称老虎要叫大虫、猛兽,好好的便器虎子就改名马子。

  李渊?

  抱歉,人家不是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