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1章 无法拒绝的说客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1章无法拒绝的说客

  不远处,一身粗布对襟衫的范老石匆匆忙忙跑过来,对孙行叉手:“范老石见过孙兄!老神仙安好?”

  孙行笑呵呵地虚托一下:“雷永吉,咦,范老石才是你的本名么?得见故人无恙,不胜开怀。家父当不得‘神仙’之称,称呼一声老道士即可。”

  范老石一拍范铮脑袋:“还不赶紧见过孙伯父?当年要不是孙……道长施针救治,你和你娘都埋土里了!”

  范铮面容一整,赶紧郑重叉手见礼:“见过伯父!”

  当世能被人不带姓名称呼“老神仙”的,就只有一个,孙思邈道长。

  他老人家除了医术高明、宅心仁厚、撰《千金方》传世外,在医学史上开了二十四项先河,比如第一个治疗麻风病,第一个以草药喂牛而取牛奶治病、第一个用胎盘粉治病,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楮,构)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等。

  孙道长的功德、能力无可辩驳,唯有年龄一事分歧极大,从一百零一岁到一百六十五岁,一共有五种说法,窃以为至少是一百二十五岁以上。

  《旧唐书》里明确提到,魏征、李百药、姚思廉等人,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曾屡次询访孙思邈道长,而他“口以传授,有如目睹”。

  姚思廉生于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孙思邈道长的年龄必然是大过他的,不然有必要讲述?

  虚构么?

  匆匆回宅院,元鸾见到孙行,喜不自胜,赶紧让苦贞贞烹茶汤,留客。

  “道长还居五台山?”

  落座后,元鸾笑盈盈地问。

  孙行轻笑:“他喜欢那里的景色么。”

  这个五台山,不是忻州那个寺庙扎堆的五台山,也不是终南山麓的南五台山,是位于宜州华原县的北五台山,后世也因孙道长而别称药王山。

  宜州这个编制,在大唐属于神秘学。

  开国沿袭隋朝,设有宜州,领华原、宜君、同官、土门四个县;

  贞观十七年裁撤宜州与土门县,南面的华原县、同官县划归雍州,宜君县划归坊州;

  天授(武则天)二年,又置宜州;

  大足(武则天)元年,再废宜州。

  茶吃半碗,寒暄已毕,孙行面现赧然:“此番来见贤侄,却是为说客。身不由己,惭愧。”

  范铮对此毫不意外,毕竟敦化坊的地理太偏僻、偏远,皇城的官员,没事不会往这头走的。

  “国子监?”

  孙行哈哈一笑:“格局放大一点。礼部因为祠部司修正阙政,需要垂询伱的意见;民部侍郎高履行,要请你指导民部账簿;司农卿郭嗣本,奏请将你调任从六品上司农丞;大理少卿孙伏伽,奏请你为大理正或大理丞;御史大夫李乾祐,坚决不肯放人。”

  “结果,昨天不是逢三日朝会嘛,几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