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4章 德间书店_重生东京黄金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些絮絮叨叨。

  德间书店的前身是朝日艺能新闻社,报道内容主要集中于演艺界及八卦新闻。

  而那时它的创始人就是眼前的这位竹井博友桑,作为《读卖新闻》出身的他,在传媒界有着不俗的影响力。

  读卖电视台的创始人务田光雄和竹井博友是好友,也是在前者的撮合之下,竹井博友才创立了朝日艺能新闻社。

  那时候战争刚刚结束,圣诞节.麦在霓虹施行言论管制。

  为了反抗这种做法,各种新闻社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朝日艺能新闻社就是在那种背景下创立,不过因为报道的内容为艺能界。

  而那时候受社会环境影响,人们连肚子都吃不饱,谁去关心艺人的八卦。

  所以创立之初,朝日艺能新闻社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

  偏偏竹井博友又热衷于新闻业,在不久后又创立了《日东新闻》。

  结果本不富裕的朝日艺能新闻社更是雪上加霜,经营情况急剧恶化。

  迫不得已竹井博友再次去求助出资人之一的务田光雄,而后者就把当时正在《读卖新闻》做记者的德间康快介绍给了他。

  德间康快在竹井博友的口中是一位固执、强势,让人头疼的搭档。

  但竹井博友又同样佩服他的正治立场,这位“固执”的德间桑是铁杆的反右翼人士。

  偏偏《读卖新闻》的立场中间偏右,可想而知他在新闻社内部会遭受多大的非难。

  这也是为什么务田光雄把他介绍给竹井博友的原因,《读卖新闻》内部可是都盼望着他走呢。

  而从《读卖新闻》出走的德间康快,出乎意料的在朝日艺能新闻社干的不错。

  会社的债权人、职员,以及客户都对他赞不绝口,新闻社的事务也处理的井井有条。

  虽然朝日艺能新闻社情况还不是那么乐观,但至少大家都看到了希望。

  后来在资本调整,准备重组公司时,大家一致建议由德间康快负责新公司的运营。

  也就是从那时,竹井博友退居二线,只保留了自己的原始股份。

  而朝日艺能新闻社也改名为了周刊朝日艺能出版社,再后来在67年又变成了德间书店。

  所以竹井博友和德间康快都是德间书店的关键性人物,说他们是书店的创始人并不为过。

  此外主导了德间书店的德间康快在经营上和竹井博友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线,他的风格更加激进。

  先是收购了MINORUPGON会社,改组成了德间音乐工业,开始从事唱片业活动。

  后来又收购濒临倒闭的大映,并改组重建。

  除了这些在报业上的扩张也没停下脚步,在70年代收购了业绩恶化的《东京时报》。

  截至今天除了出版业,报业、映画、音乐等等都在德间书店的投资范围内。

  老实说白川枫了解了德间书店的情况后,对这位德间桑还是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