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3 访谈录 下_华娱:从神雕侠侣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处赚钱。无论是标榜自己很懂艺术的欧洲人还是被人认落后的非洲人都喜欢看这类电影。”宋鲁笑道。

  “照你这么说,那就是我们的一些导演与编剧还没有贴近到市场上去,没有深入群众,没有了解到观众需求。那是不是你今天把秘密说出来,以后我们就能有更多类似于《飓风营救》、《月球》、《盗梦空间》类的电影了呢?”杨澜问道。

  “不会。”宋鲁摇头。

  “不会?为什么?”杨澜很惊讶。

  “因为我们的国内的电影创作模式变了,我们的优秀编剧已经没有了,我们的导演习惯了作者电影的创作了。所以,这一切不是说变就能变的。为什么冯大炮拍了这么多年的贺岁片,张国师也拍了这么多的商业片,我也拍了几年的商业片,却没有第四个,第五个商业导演崛起呢?就是因为我们的电影模式不是商业片模式,而是作者电影模式。没有专业的商业电影制片人,没有专业的商业片导演,甚至没有专业的编剧,是拍不出符合市场的商业片来的。”

  “啊,为什么没有这些专业的人才呢?我们的大专院校每年不是培养很多的相关人才吗?还有我们圈内很多的有经验的老前辈。”杨澜不解。

  “大专院校的人才还没经验,没有市场就业的机会让他们成长。而老一辈的人,很多专业的编剧都转行了或退休了,想想我们都有十几近二十年不需要编剧,全是作者电影了,谁还养编剧,那他们不都转行吗?新人也不进这个行业了。”

  “况且现在老编剧再操旧业,他们的思维跟不上当下的时代了。就像你十几年不做饭,你现在能做出当下最火的美食么?”宋鲁感叹道。

  “那我们怎么办?”杨澜皱着眉头问道。

  “时间。”宋鲁说着点了点头,“只能用时间让新的商业电影人成长起来,数年或数十年之后我们的人才成长出来了,那就是我们的电影繁荣了。”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电影市场状况如此糟糕的呢?”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三个原因吧。一是八十年代后电视机的大量普及让进电影院的观众流失,二是法国新浪潮电影在中国电影圈兴起,让更多的导演去拍文艺电影作者电影了,三是我们的电影院经营出现了问题跟不上市场的发展。”

  “其实要说电影观众流失也不完全正确,因为九十年代电影观众并没有减少多少,因为全国城市里大街小巷的录相厅一直都爆满,说明还是有很多的电影观众的。只是我们的电影院设施,以及播放的电影,电影厂拍的电影都跟不上市场观影人群的需求了。”

  “所以,综合这三点,九十年代导致了中国电影业垮台。电影厂相继倒闭,电影人才流失,电影市场萎缩。”宋鲁解释道。

  “那要恢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