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年自然灾害”真的饿死3000多万人吗?_大嶝见闻:“炮击金门”停止三十年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57年作为正常年份;

  同样有学者将1949-1970年之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突变年份清除后,将剩余年份作为正常年份进行计算分析,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茅于轼先生在《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中直接将1950-1958年作为正常年份,自然更不合适。因为,1950-1952年在抗美援朝的影响下,人口指标不属于正常年份的范围。

  2不能将拟合误差算作死亡人口

  表1中包含国家统计年鉴统计的1958-1970年的总人口。茅于轼先生文中“年初总人口数”,应为“年末总人口数”。那么,茅于轼先生在《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一文所使用的数据,就全部错了年份,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错误的。

  1958年总人口为659.94百万人,茅于轼先生估算的数字为660.65百万人,相差0.71百万人,比较精确;

  1959年总人口数为672.07百万人,茅于轼先生估算的数字为676.9百万人,相差4.83百万人,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差距;

  1961年总人口数为658.59百万人,茅于轼先生估算的数字为711.18百万人,相差52.59百万人,出现显著差距;

  1962年总人口数为672.95百万人,茅于轼先生估算的数字为729.19百万人,相差56.24百万人,差距继续扩大;

  1970年末总人口数为829.92百万人,茅于轼先生估算的数字为894.44百万人,相差达到64.52百万人,同实际人口总量差距巨大。

  注:表中数据根据茅于轼先生《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一文所提供数据计算

  人口增长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取决人口出生率,从一个较长时期看,人口出生会维持一个比较平衡的增长率。根据表1数据计算,三年自然灾害之前的1956-1958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31.72‰;

  三年自然灾害的1959-1961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21.22%0;

  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的1962—1964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39,84‰;

  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前三年的六年间(1959-1964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30.53‰;

  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前三年与后三年的九年中(1956-1964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30.93‰。通过以上比较可知,三年自然灾害对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只是暂时的,没有影响人口的长远正常增长。可见,茅于轼先生在《饥荒饿死人估算方法》一文中,依据其运用二次曲线数学模型拟合估算出的1959-1970年间各年度应有全国总人口数,存在着很大误差,这种误差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