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章 归来_门阀之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灞城离长安不远,属都尉大夫府,因靠近京畿,所以亦效仿长安内的宵禁制度。此时已至夤夜,万家灯火通明,歌姬们言歌笑谑,轻弹浅唱,并以京庄绍兴酒的甘醇之气,将坊墙之间厚重的寒雾化成纤柔的波澜。

  若是往常,不执勤的戍卫们大可呼来店家至坊门,叫上一坛春浦之水所酝的上好越酿,凑几碟煮甜栗肉、干落花生。若有酥鱼、兔脯更佳,带回营里,一壶岕茶,撒几把稻米直接入鸡汤一煨,加几粒香豉,两三根碧绿水菜,便是人人都爱的宵夜填食。

  可如今道路上却无一人踪迹,只在官驿门口处,百人仪仗沿长渠主道两边排开,列队俨然,安静等待。不久,远处便传来密集的马蹄辙轮之声,眼见一营重甲骑兵戍卫开道,随后一辆马车疾驰而来,四周另有几十名装甲精良、持槊配弩的卫士。这车身不过是侯伯的规制,但是头马戍卫手中拿着的却是太子的丹节。

  车稳稳地停在了灞城官驿的门口,两方戍卫长做了简单的交接。官驿正门不远处,早有一人候在门外,一身靛色直裾深衣,面容在夜色下并不能辨认。

  片刻后,车内下来一男子,锦衣束带,头冠乌沙,通体无金玉之饰,袖带无朱紫之色。其相貌绝不出二十,却因其容色憔悴,反倒令他长了几岁。北方的寒风虽不比南方湿冷难耐,但依旧让他不适应。

  男子深吸了一口气,三年的质子生涯,如今他终可以回到长安。

  “陈灿恭迎五皇子。”远处人的面容愈发的清晰,宽额、细眉,目光中透着宫里人常见的精明。只是华服锦衣并不能掩盖他因常年垂头而凸显的佝偻背形。说罢,陈灿抬头看了看太子的节杖和戍卫队,关心道:“若不是见了真人,鄙人还真以为是太子殿下来灞城了。”

  “两年前吴王宫里一场大火,随从死的死伤的伤。临走时,又发现文牒丢失,耽搁了许久。这些都是太子殿下命人安排的仪仗。”声音清淡而慵懒。

  五皇子元洸,魏帝登基不满一月,母族前齐国俞氏因侵占皇陵一案而悉数贬为庶民,自己的母亲俞昭仪也郁郁而终。朝夕之间,便是云泥之别,那一年,元洸十六岁,皇长子元澈被立为太子,而元洸则被送往吴国作质子。若两国开战,质子则有生命之忧,若自己的母国战败,那下场更为凄惨。

  很幸运,魏国是最后的胜者。元洸的质子身份,无疑意味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原本是谷底随波逐流的石子,如今却是吴魏之战最大的受益者。

  魏帝派人将他连夜接回长安也并未让他感到有丝毫的温暖,此时,元洸只想见见未央宫里的人来打探一些消息,任何人都好。他差点在长安的深水中溺死一次,不想再经历同样厄运。

  元洸认得陈灿,宣室殿的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