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367 斜风冷雨_武侠之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吸引人,大家不约而同都拿《萧十一郎》四字做引,况且这件事也确实发生在《萧十一郎》的大结局中,实在难以掰扯清楚。别人要这样取名。确实也无可厚非。

  但是这种类似报道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非常大,尤其是对于很多不明白电视剧出品、制作、发行、播出、广告营收等流程关系的普通百姓。

  大家本来就只记得这《萧十一郎》每集开头有很显眼的“侠之大者”logo,是“侠之大者”作品,监制、出品人、编剧一栏的第一个名字都是“金梁”……

  再受这些很吸引人眼球故意似是而非的标题诱导,不少人想当然的,就把“广告门”这口大黑锅扣在了“侠之大者”和邓铮的背上。

  经验丰富的徐涛副总一看不对,和邓铮沟通后,连夜召集钱世豪、额尔德特幻萍等人开会。积极商讨应对策略,最终决定:一方面紧急知会相关媒体严格注意标题内容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坚决杜绝捆绑《萧十一郎》吸引眼球;另一方面主动发出公告,详细普及电视剧制作出品方和电视台的权利义务关系,力证跟这次“广告门”没有关系!

  可以说,这次应对非常及时。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有些早就对“侠之大者”很不爽的同行正在虎视眈眈,就等着这样一个抹黑的机会!

  实际上。当前在网络和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经营形势不佳,购剧经费吃紧。除了一线卫视凭着较为雄厚的老本仍能应对之外,二三线卫视和地面频道普遍出现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邓铮和“侠之大者”发明首创的“收视率对赌协议”摇身一变。竟成为很多电视台一种变相压价的手段,即电视台逼着制作公司签下协议,如果收视率不能达到某一个数值,就拒绝支付尾款。

  你如果不签,人家电视台张口就是一句:“侠之大者”都能签,你凭什么不能签?!

  但因为大部分制片公司并没有“侠之大者”这样强悍的实力,无法保证每一部电视剧都能收视率达标,所以这项对于“侠之大者”完全是好事的协议,倒成了电视台手里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子,很多公司成为这一协议的牺牲品,多部剧拿不到尾款,甚至有些已经处在破产的边缘。

  这种情况下,大家如何能不对“始作俑者”——侠之大者恨得牙痒痒?!如何能放过这样一个恶心人的机会?!

  于是很快,便有业内人士紧跟着爆出:“侠之大者”和金梁所述不实。《萧十一郎》跟红荔卫视签的是“对赌协议”,后续收益是跟电视台广告营收挂钩的,在收视率达标的情况下,需按比例分成。这次这么重大的事件,不可能完全不知情,没有一点干系。人类历史的无数史实证明,事情一出来,最急于撇清的往往最撇不清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