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一章(120)明州方斫_陌上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录下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商成还让他回去之后就向礼部提个建议,设立个专门的下属部门,以后再有大赵商民去海外,回来的时候都应该主动地向这个衙门口报告沿途遭遇的各种情况,或者干脆就由朝廷订立一种制度一一航海rì志制度。海船上必须专门记录舟船在航行和停泊中发生的各种情况,什么天晴天yīn南风北风载货多少客商上下离港rì期航行时间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都要如实记录,回来之后交给各地的市舶司验查。假如这项制度能得到认真执行的话,那么从大赵的各个港口到真腊、东倭或者高丽的各条航线上具体情况,很快就能被朝廷掌握。

  方斫想了想,就为难地表示,方家倒是可以把手里掌握的几条航线的情况呈报给朝廷。但别人会不会这样做,就很难说了。毕竟各家海商手里掌握的每一条海路,都是拿着人命去换回来的,朝廷一个制度就要把这些都收上去,难免有些说不过去,而且很容易就被人骂作与民争利的jiān佞嘴脸。

  “笨哦!”商成笑着骂道,“你们一家人一户人地各自跑去探索新航路,那得填进去多少人命?关键是这里面有多少是重复填埋进去的?就象你们家在开辟南天竺的航路,别家海商难道没打过南天竺的主意?说不定他们比你们走得还要早,也比你们走得更远,结果呢?你们是损失了六七条船才到的南天竺,别人肯定也不会比你们少多少。一家是六条大船,两家就是十二条。造新船,是按六贯一石算的?就算是两千石的海船,一艘也是上万贯的造价了,六条船就是六万贯。还有弄船的水手和装载的货物呢?只怕再加上六万贯都不够!尤其是水手!他们的抚恤金就不提了,光是培养这些人,需要你们花费多少时间和心血?你想想,要是把这些钱付给那些手里有新航线的人家,从他们手里买下新航线,难道不是更好么?”

  方斫只顾张着嘴,根本就说不上话。他父亲为了探出到南天竺的航线,前后花了近二十年光yīn,出去之后再没回来的五千石大船就有三艘,八千石一艘,船上的载货不算,仅这四条大船就是二十多万缗。更让方家揪心的是,仅为这条航路,前后丢在海上的人命就有七百出头,几乎全是经验老到的熟练水手;方斫的两个哥哥,还有他的二叔,也都是为了这条航路而死在海上。死在海上的人,尸首当然不可能再运回来,所以明州老家那边只有他们的衣冠冢……一想到那一片都是衣冠冢的坟茔,他的脸sè便有点黯淡。唉,要是早想到拿钱买航路的道理就好了。

  他为商成的建议而兴奋了一会,很快就意识到一个问题。他说:“您的主意好是好,就怕那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