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九十四章:新生代的军人(三)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象化是稳定期。

  比如说汉晋时期的门阀制度,就是国家政治的具象化,也叫做豪族社会。

  豪族社会对国家政府的治理能力需求度并不高,因为豪族门阀他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咱们可以管这个叫做族权、乡权、宗权。

  在豪族门阀的势力范围之内,门阀的领袖根据自身势力内的人文情况制定秩序,这一范围内的百姓要按照这个秩序来生产、做事、循规蹈矩。

  国法是不可以干涉的,俗称的皇权不下乡。

  那抽象化是过渡期,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唐末至宋朝。

  因为两朝中间有一段五代十国,打得天下乱七八糟,宋朝建立之后,重新规划了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这一点前文有写。

  国家公器均天下,士大夫权力得到全面增强,民间老百姓可以读书一路成为王安石那种柄国宰相。

  豪族门阀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国家开始统一行使规范的法理,这个时期就可以叫做平民社会。

  而豪族社会往平民社会转变的过程就是过渡期,是政治制度的抽象化。

  眼下的大明,有五军府、宗亲这种贵族世系,也有许不忌这种平民出身做到内阁首辅的,就是抽象化。

  因为豪族和平民并存。

  等到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全面进入平民社会后,没有了贵族世系,那又是一种新的具象化。

  所有人担心的文官一家独大,大明是不是就变成了赵宋或者走明中后期的历史老路?

  平民社会的特点跟豪族社会截然相反,平民社会的吁求是政府的治理能力要变得更高,因为没有了豪族这个中间机制的存在嘛,所以是政府直接面对到普通百姓,政府每一条政策都将影响到一个普通百姓的民生。

  那么政府对社会的治理能力不够,平民社会就会反弹,反馈给政府一个不满的态度出来。

  而政府的治理能力通过什么媒介来表现?

  官员,也就是大家所担心的文官集团。

  文官集团做的不好,社会会实时进行反馈,那么这个官员就势必会被裁汰掉,他的政治生命也将会结束。

  因为在这个政治制度下,他没有做好份内工作,因此自然要被抛弃。

  而如果想要维系自己的政治生命,那么依附政治制度而存的官员,就必须要顺应平民社会下对政府治理能力不停提高的吁求。

  这一点不是现代人总结出来的,早在宋时古人已经具有很超前的政治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了。

  《吕氏乡约》就是最早的乡村自治规范章程,是因为赵宋王朝不能够给予平民社会所需的治理能力,所以由民间老百姓自发组织治理。

  那么为什么赵宋王朝时期的政治家已经看出了这个症结却无力改变呢。

  还是那句话。

  ‘皇帝为何造反?’

  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他怎么会反对自己的阶级呢?

  没有一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