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章:官心(三)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有点置办的吃食就得被衙门没收,说是缴纳到大都,其实也就是瓜分一空。

  哪家年年不饿死几个孩子啊。

  有压迫就有反抗,这是必然的。

  后来八溪蛮作乱,他们不反蒙元朝廷,先找咱们汉人的茬,福建就又打成了一片,那个时候全国红巾起义的浪潮已经开始了,蒙古人镇压完八溪蛮紧跟着就是镇压咱们汉人。

  从镇压八溪蛮开始,这仗一打,前后就打了将近二十年。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那时候的泉州,是一副景象呢,那比现在的乱葬岗还差的多。

  我虽然没有亲眼得见,但府志史书那一行行文字啊,却仿佛带着我回到了那个年代。

  我无法理解祖先们承受的苦难,但你去听听现在泉州老百姓说的心里话。

  ‘今日的生活,跟做梦一样’!

  那些耄耋之年的老人说今天他们的生活,若是放在六十年前,让那个时代的百姓过上一天就死,是个人都愿意。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我是洪武年生人,我算是赶上了好日子,因为时局稳定,国家泰平。

  虽然小时候家里也穷,一个馒头就咸菜,就是一天的吃食,但总还能填饱肚子不至于饿着。

  肚子里有口饱饭,不用忍饥挨饿,冻得破衣烂衫,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就知足了。

  等到今上登基,改元新朝,这日子呀,一天一个样、一天一个样。

  别说老百姓了,连我这个做父母官的,都觉得这日子变得太快,有些跟不上的感觉。

  以前刚刚省考录入公员的时候,县里出过一起案子,一个乞丐饿极了,翻进别人家里偷鸡,被主人发现,乞丐情急之下杀了那家主人,一不做二不休又杀了人家一家六口。

  等衙门接到报案赶过去的时候,那乞丐就守在一地尸体边上烤鸡吃。

  询问的时候,乞丐就说了一句话,他饿,他只想吃饭活下去。

  那时候县令是马启亮,马启亮那个怒啊,恨红了眼,乞丐还没有上刑场就被活活上大刑折磨致死。

  后来,马启亮就跟我说,说他保证,一定要让所有百姓都能吃饱饭,饿不到。

  说到就要做到,马启亮在升迁,我也在升迁,马启亮的话也是我的心里目标。

  至今日,皇明三十七年!

  这件事我跟马启亮都做到了,泉州七十万百姓,没有一个人会因为一只鸡而去伤害另一个人,因为,不敢说顿顿吃肉,但在泉州,只要你不懒,一个星期杀一只鸡补身子根本没有任何的困难。

  泉州没有乞丐,泉州的犯罪率是整个福建、整个大明最低的!

  这是整个泉州知府衙门及下,所有公员的功劳。

  我们把泉州治理成了今天的样子,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当年那个乞丐犯下的人间惨案重现。

  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戏听,谁还去犯罪?

  家庭稳定,有妻有儿,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